日前,工信部同日、韩有关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在烟台市举行产业合作研讨会。在研讨会的茶歇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赵晋平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对时下纺织服装外贸情况、农产品轮番涨价、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结构升级中的出路情况进行分析。
多手段缓解外贸企业压力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多种因素导致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出口受阻现象,今年8月份开始的棉花涨价更加剧这个矛盾,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此,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国家是否会有救市政策?
赵晋平:确实如此,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压力比较大。从外部市场来说,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大,虽然全球经济是复苏了,但是速度很缓慢,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同时,中国企业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也在逐步上升。
具体应对之策,首先是政府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例如出口退税方面,如果有一些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的退税水平,应考虑要恢复;其次,对贸易保护主义,政府还要加大双边的、多边的合作。第三就是政府的很多宏观政策在面临调整,例如利率上调,是为了防通胀,但也是加大对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压力,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农产品价格不会无限制上涨
记者:从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突破国家保护价以来,今年秋天白菜、花生、苹果等等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扬。这些农产品包括蔬菜会不会像往年的猪肉那样带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波动?
赵晋平:导致CPI的上扬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扬。因为今年的自然灾害比较集中比较频繁,蔬菜类、水果类的农产品减产幅度比较大,最终导致市场供给减少。二是与市场上不正常的竞争行为有关系。如前期大量资金入市投机炒作。
我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利率上调的作用未必大,但是至少会产生一种预期,表明政府对加大通胀预期管理的决心和力度。粮食大部分地方是大丰收,粮食问题除了品种方面有点问题,总体方面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蔬菜和水果则是关键,因为没有办法战略储备,调控手段有限,但是可以通过贸易的手段加以解决。
要让加工具有不可替代性
记者:随着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的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也在上涨,国内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这类产业应该如何应对?
赵晋平:对于这种现状国家采取有关扶持政策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最终出路还是需要从结构调整的角度去解决。
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不是说调整就是要减少劳动力,而是这样的企业需要升级,所谓的升级不是过多的依赖于简单的加工组装,而是使他的加工链条延长。
举个大伙都知道的例子,富士康。在印象中,富士康就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他的客户都是高科技企业,Apple、Nokia、Siemens等。尽管在全国媒体中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新闻,但是它在全球的地位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手机摄像头背后的一个镀膜,别的工厂就做不出来,是富士康独有的知识产权。
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传统企业升级是迫不及待的,当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使原材料、劳动力涨价,那企业也有跟买方叫板的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YMG记者孙长波
新闻推荐
标题:《“嘭嘭嘭”,出租车突然发火》(烟台晚报A5版)报料人:张先生奖金30元10月30日最佳评报员:徐杉杉奖金50元请报料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7日之内到烟台日...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