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7.7:59.2:33.1调整为“十二五”末的5:55: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4.1%提升至“十二五”末的48%■人均GDP由“十一五”末的6800美元增至“十二五”末的15000美元
YMG记者李仁
昨日,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历时一年半精心编制的烟台“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正式揭开面纱。《纲要(草案)》明确烟台市“十二五”期
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描绘了一幅烟台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到“十二五”末期,烟台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55: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提升至48%;人均GDP增至15000美元。三项数据,三个可期待的目标。5:55:40凸显烟台市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48%勾勒发展动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15000美元描绘落脚点和出发点———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5:55:40看“转调”
■数据实录:
“十二五”末,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55:40■纲要点击:
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权威解读(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兴钰):
“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未来城市发展主线,这点在规划中体现的非常明显。《纲要(草案)》中,专门拿出一个篇章规划未来五年烟台市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规划,共分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等三个部分,三部分将先进和现代作为产业发展的注脚,清晰地阐述了聚力奔向产业高端的目标。
从烟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专栏中可以看出,三次产业调整比例指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地区生产总值,由此不难看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烟台来说可谓迫切。
从烟台‘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态势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指标的制定是比较科学的。过去的五年,烟台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9.8:59.5:30.7调整为7.7:59.2:33.1。其中,服务业快速崛起,旅游会展、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良好,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蓬勃兴起。
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经济结构,判断一国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服务产业占GDP之比。这不仅因为现代服务业占据了产业链的最高端,而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巨大的整合功能。相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大约为3:36:61。烟台无疑要以这个“黄金比例”为目标,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未来展望:
“十二五“期间,烟台市将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做大服务业总量和规模,提高比重和层次,推动服务业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
48%背后的发展动力
■数据实录:
“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48%■纲要点击: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健全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市。
■权威解读:(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
科技创新,是一座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烟台市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接近42%,实现利润、利税都占到了55%以上,消耗的能源却不到10%,万元产值能耗仅是整个工业单位能耗的1/3,拉动全市工业单位能耗下降20%。可以看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又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
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烟台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毋庸置疑的关键与核心。基于此,烟台近两年来围绕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培植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起一系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未来展望:
“十二五“期间,烟台市将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到2015年,在优势和新兴产业领域建设2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建立4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20项产学研合作成果。
人均GDP15000美元兼顾民生
■数据实录:
“十二五”末,人均GDP增至15000美元。■纲要点击:
“十二五”期间,烟台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权威解读(市发改委发展规划科科长胡一兵):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一系列目标中,经济增长指标被列在首位:到2015年,全市GDP达到76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15000美元。在GDP的增长过程中,有一个转移支付的问题,也就是GDP的再分配问题。随着烟台人均GDP的增长,在科、教、文卫方面的投入势必增加,百姓也将从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过去五年,烟台惠民“大餐“丰盛: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16元,年均分别增长13.3%和13.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4.2万人,“十一五”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5%;企业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民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在全省、全国率先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和课本费,全市初中和高中段入学率均达到100%;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7%,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未来展望:
“十二五”期间,烟台市将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其中失业职工就业3万人以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2万人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市形成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核心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5万人、125万人、85万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015年前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新闻推荐
去年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3018人, 立查224名职务犯罪嫌疑人
本报讯(YMG记者林媛)昨日上午,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建新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说,2010年,全市检察机关以深入...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