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年初的新旧更迭中,人们总是乐于将回眸和展望酿成一杯愈久弥醇的美酒:在品味和畅想中,为过去画上一个句号,为未来点缀一个逗号。
当一只眼睛回眸“十一五”,另一眼睛展望“十二五”时,有没有一个视点,将这两种视觉聚焦在一起?很显然,“全国文明城市”这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能够贯穿过去的五年,并引领烟台走向更多的岁月———2005年,烟台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08年,再次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并实现了位次前移;昨天,烟台市召开争创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吹响新一轮城市文明建设的新号角。
由此,“文明”对于烟台而言,其含义丰富而广阔,深远又贴近,它植根于广大烟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又凝聚在城市建设管理者的智慧与汗水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分享,让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精神不断升华,最终使得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风尚
融入生活每个细节
一座文明城,必然是一座和谐之城。对于城市,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有过动人描绘:人们来到城市生活,居住在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文明。这一点,烟台人深谙其道。今天的港城,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活力与温馨的亲和力,折射出令市民骄傲、让外界瞩目的城市品质。这种变化,正是源自广大市民令人刮目相看的文明新貌。
城市中穿梭的公交车辆不仅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更是折射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在去年9月18日举办的公民道德宣传活动中,市慈善总会的200名义工来到市区南大街部分交通路口和公交站点,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市区的主要公交站点,随处可见佩戴“文明乘车引导员”袖章的公交引导员。“城市文明需要带动,每个人都为别人付出一点,我们的港城才能更美丽、更文明。”72岁的义工初世岳这样认为。
文明风尚,要喊出来,更要做出来。一个细节,能折射人的精神高度,而众人的努力,则可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魅力。在争创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孙永春强调,“广大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要让市民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更多实惠,在收获成果中更加踊跃参与,不断凝聚起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市民的整体素质展现的是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城市的发展环境,决定城市的软实力的标尺。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烟台市在全市开展“读好书、唱好歌、讲礼仪、做文明人”活动,把“读唱讲做”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
如今,文明就像春天播撒下的一粒种子,在烟台生根发芽,并不断拔节生长,不管是繁华街道,还是乡村阡陌,文明的种子处处扎根,文明的芬芳飘扬千里。在公共场所,排队上车、购物成为时尚,随地吐痰、乱贴乱画、乱扔乱倒、乱穿马路、赤膊上街、脏话粗话等不良行为和陋习显著减少;在广大农村,“道德在我身边”、“健身到镇进村”、“红色经典影视剧展映”等活动异彩纷呈,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一曲曲文明的合唱,一声声爱的赞歌,助推着文明富庶新烟台的建设步伐。
文明画卷
成就港城独特魅力
“文明”在辞典中的释义很抽象。走进烟台,走进烟台人的生活,这抽象便化作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一个个温馨的画面,彰显着这座魅力城市靓丽的容颜、开放的胸怀和蓬勃的活力。文明风尚,已经融入到了港城市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去年的1月5日,气象部门传来一个冰冷的数字———零下15℃!烟台,出现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同时不期而至的还有一场罕见的暴雪。
天气很冷,人心很热,港城很温暖。一场暴风雪迎击战由此展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港城的马路上,社区的楼道间,以及每一个能见到风雪的角落,民众扫雪的身影时时跃入眼帘,人们携手互助的镜头不断闪耀,寒冬送温暖的场景接连涌现———烟台,展现出一幅和谐文明的生动画卷。
大雪考验城市文明。风雪中走过,寒潮中挺立,烟台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这场迎击暴风雪的战斗中,我们看到的是烟台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这股力量,就会有全市人民不怕困难、众志成城的雄心和胆识。而伴随着烟台建设文明城市的努力,这凝聚力也在更深层次上凝结升华,进而成长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巨大群体性力量。
一幅幅文明的画卷,成就了港城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还体现在港城市民特有的理解和支持上。
去年10月9日,烟台迎来了又一次应急体制的“考验”,———市区停水48小时。经过社会各界的一直努力,市区在10月20日全面恢复供水,比原定的“停水48小时”,足足提前了17个小时。
市区停水考验虽已过去,但作为亲历者,城管局副局长曹成浩却很感慨:“在停水期间,市民没有流言四起,没有恐慌,没有抱怨,有的只是理解和支持,这在国内外任何一个城市也是少见的。透过水‘考\’,我们看到了城市应急体系的完善、城市文明的进步、市民素质的提升,烟台无愧于‘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正如曹成浩所言,在停水的31小时内,烟台人的理解与支持、宽容与互助,无处不在。减压降水区域,有109家洗车场、洗浴中心,在收到市城管局停止使用自来水的书面通知后,全部自觉遵守;500供热公司、市热力公司原定于10月9日-11日进行管网注水试压,在停水时间,自觉停止注水。
众多突发事件面前,凸显市民素质,彰显城市进步。积极应对,烟台力量再一次凝聚,烟台爱心再一次集结。相信有了这份力量,纵使有更大的突发事件,烟台亦能从容应对,在这样一座城市生活,人们备感温暖。
金字招牌构筑城市“精气神”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烟台步入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城市的综合实力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的综合实力,既体现在硬实力上,也体现在软实力上。硬实力好比“筋骨肉”,软实力就是“精气神”,只有城市的软实力强,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才强,才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在昨天召开的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孙永春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既能内修城市品质、又可外树城市形象,既能增强城市软实力、又可驱动城市硬实力,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永留烟台,就可以汇聚起强大的‘人和\’因素,就能够在区域竞争发展的大格局中赢得更大优势。”孙永春说。
基于这一认识,烟台市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之一,不断深化“诚信烟台”建设,切实加强“平安烟台”建设,积极推进“效率烟台”建设,开展好面对面、广播热线、互联网等三条渠道听取群众意见活动,倾听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作风转变。
去年初,烟台市正式启动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是烟台市行政审批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监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鼠标一点,300个项目网上办。”市行政审批中心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审批中心300多个办事项目都已“上网”,最大限度为办事者提供方便。
发展环境越优化,则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越高,其形象和环境就越好,就越能引得进项目和资金、留得住外商和人才,形成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在烟台已经成为现实。
短短五年间,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区实现了从初创到预计产值过千亿元的跨越式发展,成长为拥有8万员工的鸿海集团大陆第二大园区。谈到前后的变化,富士康科技(烟台)园区最高行政主管林逸松坦诚地说:“烟台园区迅速成长为富士康在大陆的第二大园区,得益于烟台稳定、高效的发展环境。”
企业的心声,正是烟台扎实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最好诠释。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烟台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烟台的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了“两个千亿元”台阶,达到4350多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先后突破了“两个百亿元”大关,达到230多亿元,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有了长足进步。“十二五”、“十三五”是烟台未来发展非常关键的十年,烟台将通过这十年的奋斗,在科学发展征程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努力使全市GDP达到1.5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城市化水平突破70%。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文明城市建设的强力推动。
YMG记者刘新国
新闻推荐
本报1月19日讯(YMG记者李珑通讯员学来歆宁)日前,记者从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获悉,2011年全国人事考试计划已经公布,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组织执(职)业资格和专业...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