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童心相伴一生无憾, 她,曾是养正小学的校长;1993年从学校退休后,又创办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这一干就是18年。她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喜获“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

来源:烟台晚报 2011-07-29 05:26   https://www.yybnet.net/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已经74岁的邴德美,原是养正小学的校长,从23岁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和孩子们朝夕相伴,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邴德美的心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1993年,担任养正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多年的邴德美退休了。她早已习惯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而今离开了校园,心里无比空荡。

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坚定了她继续办教育的决心。一天,走在街上的她,在一个胡同里看到一群孩子在打闹,最大的十多岁,最小的不过六七岁。她感到疑惑,上课时间这些孩子怎么会在街上玩呢?经询问得知,这群孩子都是打工子弟,家庭条件艰苦,有的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别说上学了……

看着这群可怜的孩子,邴德美内心一阵酸楚,随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她要给孩子们创办一个温暖的“家”,可她的想法却遭到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邴德美陷入矛盾中。

后来,一位好友来看她,她把想法全盘托出后,好友说:“这是件好事,我支持你。”说完,他立即给儿子打电话,让干建筑的儿子出钱帮着办学。随后,托朋友、找关系,邴德美开始马不停蹄地办理各种审批手续。

很快,办学许可证有了。还借了冶金宾馆的房子当校舍。随后,就着手招聘教师。可招聘简章发出一个月,竟没一人前来应聘,人家一听是民办学校,都不愿来。邴德美鼓足勇气,到曾经共过事的、退休在家的同事家里,挨个做工作,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最后还是感动了他们。

师资问题解决了,但招生结果很不理想。由于民办学校在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和家长并不认可。到开学时,全校一共才招了几十个学生。

孩子有了“最亲爱的校长”

“当时来的孩子,家庭情况都十分特殊,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还有的孩子在心理、身体上有问题。如果没有这所学校,恐怕他们仍在辍学,甚至在街头流浪。”邴德美说。

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天,一位老奶奶领着一个男孩来到学校,一见面,老人就让孩子跪下,自己则扑到邴德美的怀里泣不成声:“邴校长,您救救我这个可怜的孙子吧!孩子的爸爸出了车祸,妈妈又改嫁了。听说咱学校对上不起学的孩子有照顾,我就领着孩子来了。”看着老人乞求的眼神,邴德美答应收下孩子。

邴德美事后得知,男孩曾转过四次学,因为穷,有时步行20多公里去看奶奶……了解到这些后,学校给孩子减免了学费,仅收了点生活费,老师、校长都格外体贴这个男孩,孩子后来发生很大的转变,评上了“小校星”。

其实,在中大德美学校,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在18年的办学生涯中,学校先后接收过96名这样的小孩;还接收过三名“春蕾女童”,她们在校的5年里,学校为她们承担的学费、生活费等不下10万元。

“对于那些家庭困难、自愿前来求学的孩子,我从不拒绝。我想,多接收一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家庭就有了希望,社会就会少一份负担……”邴德美说。

再苦也不能

苦了孩子

几年后,学校逐渐名声在外,生源开始增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200多人。

由于没有自己的校舍,租金便成了学校的最大支出,加上学校需要救助的孩子多,资金一直是困扰办学的大问题。前些年,学校因为没有校车,外出办事,邴德美就让邵副校长骑车带着她,最初是自行车,后来换成了摩托车。对邴德美来说,自己吃苦不要紧,但不能让孩子们吃苦。后来,中大集团的张石泉先生为学校借来一辆旧面包车,专门用来接送孩子,一开就是十几年。尽管早晚有车接送孩子了,但要跑好几个来回,才能把学生接送完。大前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在接完第一趟学生后,车出现故障,几个师傅用了两个多小时才修好,等赶回去再接的时候,孩子们的小脸早已冻得通红,邴德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前年,远在美国的华侨孙彩霞和黄元吉老夫妇了解这个情况后,给学校寄来了4万块钱。邴德美二话没说,立马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接送孩子。有了新车,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学校18年搬了三次家

由于没有自己的校舍,办学18年中,学校搬了三次家。对邴德美而言,每搬一次家都是一次身心的双重考验。

第一次是搬出冶金宾馆。当时一听说要搬家,学校人心惶惶,为了稳定师生的情绪,她带着4岁的小孙子住进学校。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校舍,她着急上火、上吐下泻地昏迷了。老师们把她抬到医院进行抢救,小孙子也因为找不到奶奶把嗓子都哭哑了。这些,她都瞒着家人,在学校打了一周的吊瓶。走投无路之时,中大集团的张石泉先生腾出厂房为学校安了家。

两年后,因中大集团经营需要进行房屋整体改造,学校又面临第二次搬家。经多方联系,一位好心人帮学校找到了新校舍———一幼儿园教学楼闲置的三楼。搬家那天,正巧下大雨,她领着老师、学生从四楼往下搬东西,那情景就像逃荒一样,至今想起还忍不住心酸。当初许多被动员来的老教师,受不了几次搬家的折腾,也都以回家看孙子、看外孙为由走了;有些家长还把孩子转走了。

两年后,因幼儿园教学楼要加层改造,学校第三次搬迁,搬到芝罘区幸福中路现在的校舍。但这里没有供暖设施,冬天取暖成了问题,她心急如焚,四处求援,危难关头,学校一年级学生林靖伟的家长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学校免费赠送并义务安装了大锅炉;还有好心人给送来了20吨煤炭。

“我永远忘不了搬煤时的场景:那天飘着雪花,天寒地冻,一大早我们全校师生就上了阵,楼上楼下地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些好心人涌进学校,加入搬煤的行列。原来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志愿者闻讯赶来帮着搬煤的。”提起这事,邴德美至今仍激动不已。

爱心托起光明的“未来”

俗话说,“搬一次家穷三年”。经过几次搬家的折腾,本来就不宽裕的学校更加困难。

为节省每一分钱,来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学校精打细算,把开支降到最低点。多年来,学校来人来客,赶上吃饭时间,都是同师生一起吃“学生餐”。不过,学校的小食堂在潘奶奶的调理下,饭菜可口,花样繁多,孩子们都吃不够。

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孩子,学校更注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因学校里的孩子大都是农民工或单亲家庭的子女,为了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邴德美每周都要给孩子们上德育课,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感恩教育”和“国学经典教育”,并根据这些教育内容开展了“和校长说悄悄话”、“啄木鸟在行动”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心中有他人,感恩社会,立志成才。

有一个孩子在“悄悄话”中写到:“校长奶奶要多休息,别累坏身体。”还有一个孩子写到:“校长奶奶,今天惹您生气了,都是我不好。”“校长奶奶,等我将来挣钱了,给咱学校建一个独立的校园,就再也不用搬家了。”看到孩子们这么懂事,邴德美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辛勤耕耘换来收获。18年中,邴德美共培养了800多名学生。几年来,有56人考上烟台二中,96人考上双语实验学校。近两年,不少学生都考上了大学。她还挽救了一批“问题学生”。为此,中大德美学校荣获了“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一类园”,邴德美也荣获了“烟台市关心下一代特殊贡献奖”称号。

YMG记者孙致霞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2011第二届中韩(烟台)国际马拉松大赛启动, “美丽的马拉松”开始接受报名

本报讯(YMG记者邵壮)继去年九月成功举办之后,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联合市体育局、市旅游局以及韩国京仁日报社打造的品牌国际运动赛事———“美丽的马拉松”2011第...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童心相伴一生无憾, 她,曾是养正小学的校长;1993年从学校退休后,又创办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这一干就是18年。她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喜获“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