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3.4%学生了解笔芯污染环境
“在高中的时候,是使用中性笔最多的时候,高考前,一周就能用一大盒,当时同学们用完的笔芯就直接扔掉了,但我觉得这个东西既然是塑料制品,一定会有污染。”杨冬亮是创意的发起人,2010年考进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当和同学交流时谈起废旧笔芯的污染情况时,发现原来很多同学对此也是感兴趣。
他们在网上了解到,我国每年消耗的中性笔有50亿支以上,一般情况下,用完的中性笔芯常被随意丢弃,很难集中回收,每年产生的废弃笔芯达数十万吨。而中性笔芯的制作材料,就是100年之内都很难降解对环境有很大污染的聚苯乙烯,大量丢弃的废旧笔芯,极有可能成为继白色垃圾、废旧电池后的又一大环境杀手。于是在学院老师们的支持下,“启梦”团队组建了,开始了“废旧笔芯污染调查及寻求解决办法”的环保之路。
“我们在同学中做过调查,发现仅有3.4%的同学了解废旧笔芯的污染问题,虽然学生是笔芯的主要使用者,但是对废旧笔芯造成的污染问题却缺乏了解。”杨冬亮说,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废旧笔芯的污染问题。
全院总动员回收笔芯
在想到制造“废旧笔芯回收盒”之前,杨冬亮和他的同学尝试过在教室甚至校园里捡拾过废旧笔芯,后来在指导教师范俊卿老师的建议和烟台大学社区老师的支持下,一个个贴上“废旧笔芯回收盒”标签的白色盒子变成了烟台大学教室里一道风景。
“这个回收盒算是集体的智慧,同学们尝试了很多办法,走了很多商店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容器,后来我就在网上找,买了几种盒子进行强度性能试验并加以改造后才找到相对合适的。”范俊卿老师说,安装好回收盒后,“启梦”的队员们又展开了引导
同学投放笔芯的宣传活动,最先安装后的3个小时内就收到了近百支。同时“启梦”的队员又安排了定期回收等清理维护工作。
“我们在安装回收盒以及平时回收废旧笔芯时一直注意周边同学的反应,很多同学对此表示很好奇,在听完我们对本次活动的讲解后,他们都表示愿意把废旧笔芯放进回收盒里。”杨冬亮说,还有人对回收后笔芯的去向很关注,这也正是团队同学所担忧的。
废旧笔芯无处安置
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处理废旧笔芯的技术,大部分笔芯采取了焚烧的处理方式。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利用废旧笔芯的耐用材料来制作新塑料制品和工艺品,但废旧笔芯的回收却远远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由于回收的厂家仅仅算是废品的中转站,由于他们缺乏废旧塑料重复利用的相关知识,同时受到利润等问题的制约,很少有企业愿意从事废旧笔芯的回收利用工作,所以也制约了这些环保新兴行业的发展。
启梦的成员们在暑期走访了兖州废旧塑料处理厂,并了解废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的同时积极促成其在烟台大学建立回收点,希望以烟台大学为试点推进废旧笔芯回收工作。
“笔芯真的很小,小到大家随手一扔从未考虑过它的来源和去向,但是小笔芯却事关环保的大事业,如果整个烟台的中小学和高校都能够重视起废旧笔芯的回收问题,那么真的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我愿意带着我们的同学去为烟台市每一所中小学安装这样的一个“废旧笔芯回收盒”。范俊卿老师说虽然废旧笔芯的处理仍是任重道远,但是他仍对这项环保举措充满了信心。YMG记者杨春娜
校园记者代曼摄影报道
背景资料
启梦团队
启梦团队,就是开启环保之梦的意思。这个团队由烟台大学化学院6位同学组成,学生杨冬亮是团队的负责人。
他介绍,从中学起他就思考过废旧笔芯的回收处理情况,但是当时知识和条件的限制他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上大学后,他组建了班级科技创新协会,当和同学交流时谈起废旧笔芯的污染情况时,发现原来很多同学对此也感兴趣。于是,6位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组成了这支倡导回收废旧笔芯的大学生团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孙晓明)烟台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唐才华告诉记者,每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都自发地上街清理死角,居民随时发现死角随时向居委会反映,随时清除。...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