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途”的地摊———摆地摊也有生意经
烟台大学国交学院大三学生杜伟从上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给自己打工,先是摆摊卖笔芯,后是网上开店。在同学们都在为考研和找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杜伟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将创业进行到底。
大一,他开始摆地摊,卖过笔记本,笔芯,头花等各种商品。他认为,“不以摆地摊为目的的摆地摊才是有前途的摆地摊”。由于喜欢销售,在筹集了一定资金后,他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发现学生对于电子产品和学习用品的需求较大,所以,他决定以销售这两种产品为主。杜伟一般都去义乌进货,那里的电子产品价格低廉且质量高。在与商家谈判时杜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因为他进的货量小,义乌那边主要承接大单,谈判并不是很顺利,但幸好老板们比较欣赏学生创业,所以,杜伟才能勉强订到货物。由于资金少,每次拿货都是杜伟亲自到烟台汽车站附近的物流公司。说到这里杜伟笑着说:“以前爸爸每次进货拿着重物上公交车时和司机斤斤计较,自己总觉得丢面子,现在想对爸爸说,儿子和你一样了,以后咱们父子一块和司机斤斤计较。”
由于缺乏经验,杜伟也曾经有上当受骗的的经历。当时他在网上认识一个人,提供了一批很便宜的笔芯,杜伟当时只想着盈利,便交了钱。回来销售的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他立即停止销售,并尽可能找回卖出去的商品,并给人家道歉,这一次足足损失了1000多元。现在他的商品,通过试用,才往外销售。
为了扩大销售途径,杜伟会不定期跑宿舍,搞活动促销,与学校的协会合作进行爱心义卖,举办销售大赛。由于价格低廉且质量有保障,杜伟的产品深受大学生欢迎,订单源源不断。他也成了学校里的“小名人”。
打各种工———多种角色中,提高自己
烟台大学机电学院大二学生王建涛有着丰富的打工经历:校园代理、商场促销员、发传单、话务员、饭店服务员,还自己卖过小商品、衣服等。“看似简单的一份工作,比如发传单,其实也有学问呢。”王建涛说道,什么样的人可以上前发,什么样的人敬而远之,什么地段发得快,都有窍门,掌握了之后,打工就会变得快乐轻松起来。
之所以打这么多工,王建涛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学历已不再是获得工作的唯一筹码,适应社会的经验和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这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是不可多得的资本,这就是更多衣食无忧的学生参与打工的动力。“而外出打工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增长自己的阅历和经验。”王建涛告诉记者。
将打工做成事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烟大操场旁边有一家数码用品店,店内分门别类地摆放着电脑、相机、U盘等电子产品,甚至还有运动鞋,咖啡等。创建人刘富国是烟台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在打工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毕业后把这当做自己的事业。
“其实一开始我们的主营业务并不是销售,而是帮助创业大学生介绍兼职。”谈到创业的初衷时,刘富国说,“当时学校已经有很多类似性质的创业俱乐部了,都是在向每一名加入俱乐部的大学生每年收取30元的会费后,为他们提供兼职岗位。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仅仅有兼职的想法,真正工作的时候往往浅尝辄止。”
为了在竞争中独辟蹊径,王富国推出了一系列会员优惠活动赚人气,5分钱打印,免费使用相机、电脑以及享受电子产品的会员价等。“我们跟好几家企业比如一些培训机构等,都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他们经常需要大学生兼职。”王富国说,“我们的兼职资源很充分,只要想做兼职,每个会员都会有机会的。由于拥有强大的会员优势,很多厂家找到刘富国,希望能够把产品放在这里代卖。“经过一年多的完善,我们的模式
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下一步我想把烟大做为总部,在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附近高校再开几个连锁店,经营的业务也想扩大。”刘富国说,“我要把这个当做事业来做。”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沈文婷通讯员张树人)记者从烟台火车站了解到,即日起,所有旅客列车车票预售期调整为提前5天(不含当天),并于上午10点30分开始发售。市民如有其它问题...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