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印象中的企业传承基本路线图是:老子创业,二代作为空降兵守业。鸿运公司却有所不同:创业时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守业时二代在前台,父母隐居幕后却退而不休,创业、守业的线条并不那么清晰,却是有脉络可寻。
在苑坤远朴素的想法中,历朝历代,买房子置地从来都是稳赚不赔。
兴建山东鸿运汽车交易广场,苑庆飞开始了蓄谋已久的运作。
如今,鸿运汽车交易广场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汽车交易市场。
共同创业一起上阵
一般民营企业创业时往往是父母唱“独角戏”,鸿运有父母开头,二代拉车。
1981年,苑庆飞一家带着1800元的卖房款,从荣成迁到烟台市芝罘区,安家用去300元。当时,全家四口人靠父亲苑坤远一人的工资糊口,为了生活,苑庆飞的母亲用其中的500元做起了凉粉生意,年幼的苑庆飞和弟弟苑建兵下学后帮母亲推车叫卖。
1984年,当时烟台最大的海防营市场建成,苑氏一家用卖凉粉积攒的钱,从中租赁了一个摊位,从事日用百货、小装饰品的经营。因为没有钱雇人经营,当时年仅16岁刚初中毕业的苑庆飞,走上练摊之路。
摊位生意日渐旺盛。1988年,他们在烟台汽车站租赁了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板房,与前些年相比,可以说是开始了相对正规化的经营,主要经营日用品、烟酒糖茶和游戏机、游戏卡,薄利多销,加上态度热情,苑氏家族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重大决策互不相让
当年,作为父亲的苑坤远还在国有企业上班,母亲又是女人,这种情况决定了家族生意的执行往往得靠鸿运两兄弟来完成。
但在重大决策上,父子两代可以说是各有擅长,互不相让:
1992年,苑氏家族决定涉足音响设备。在那个刚刚解决温饱的年代,苑坤远的意见是老百姓还不富裕,东西太贵太高档卖给谁?苑庆飞的意见恰恰相反:要做就做高档,因为慢慢大家都会有钱。
几番争论,家族四人最后认定了苑庆飞的想法,组建了烟台第一个高档专业音响店—————鸿运家电公司,22岁的苑庆飞全面负责公司一切事务。
苑庆飞开始奔走大江南北,多渠道寻找质优价廉的音响,自行组织货源,很快成为烟台高档音响市场的佼佼者,1993年起,鸿运家电走向以高档音响为龙头的全方位家电经营新道路。
鸿运汽车城的兴建,却是苑坤远的主导。1995年,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苑氏家族开始规划未来,
创业守摊各有分工
多少年来,鸿运的运作模式是:重大问题父母加哥俩共同商定,前台操作由哥俩分头行动,所以,二代传承并不明显。但,守摊分工却又非常明确:苑坤远负责鸿运公司各项工程的兴建,母亲负责整个家族的后勤,苑庆飞负责整个企业的运作,苑建兵负责公司外交。
从家电到汽车再到房地产,鸿运一直稳健地巩固和拓展着市场。秘诀在哪儿?作为鸿运“老当家”,苑坤远认为:勤俭是持家之宝。靠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
经过两代人的积累,尽管资产早就过千万,但苑氏家族平时过的是紧巴巴的“苦日子”,苑坤远多少年手中拿的一直是大砖头样的“大哥大”,直到电信网络改建了,他才换用手机,好喝酒的他喝的多是地摊散啤;家族规定,坐公共车接孩子放学。
鸿运对家庭成员现在实行的是工资制,以“掌门人”苑庆飞为例,多年前就雷打不动拿月薪2000元,除此之外,过年时父母根据经营情况酌情给予一至两万元的红包不等,而经营上的帐目,要求是一清二楚,不给“揩油”机会。如此以来,限制了家族成员攀比消费,保证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鸿运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应该扩大规模还未扩大之时,父母把公司交给了苑氏两兄弟,经营上自有嘱托,生活上却有两条严厉的家训:一是不准进出娱乐场所,二是不准打麻将赌博。从某种意义上说,勤俭自律是奠定鸿运常青的基石。
在苑庆飞的操作下,原先的鸿运家电变成了现在的高端数码相机专营店;鸿运汽车城从单纯的出租,到拥有了自营品牌———长安铃木;长安铃木的营销网络下沉到了县域;鸿运从家电到汽车现在正进行商业地产的尝试……
再回首,我们可以看出,鸿运的起家和当初社会上的人并无二致:因要糊口,成了创业的原动力,因能吃苦,挖到了第一桶金。在父母的坐镇下,苑氏两兄弟解决了有了第一桶金之后的瓶颈问题,既没有挥霍,也没有守缺,而是敢于发现新的领域经营,决不坐吃山空。从凉粉、小电器、家电再到汽车、商业地产,走出了二代传承下的鸿运之路。
新闻推荐
YMG记者方春明摄影报道彩蝶翩翩、飞鸟凌空。上周日,风光秀丽的昆嵛山景区迎来了社区情桥“爱之旅大篷车”的俊男靓女。好男好女们一路欢笑,浩浩荡荡地一起走进谷深林...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