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一看身份证,都刚满18岁
昨天上午10点,停在三站市场附近的“烟台晚报号”义务献血房车上人头攒动,不少志愿者在排队献血。
突然,3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齐刷刷地走了上来,把血站工作人员吓了一跳,连忙问道:“你们都够18岁了吗?”孩子们掏出身份证,清一色是1993年出生的,刚过18岁。三个年轻人中,王晓晓和黄旭是鲁东大学大一新生,还是舍友;王少刚是一所职业学校的新生。他们刚军训结束,都晒成了古铜色。“学校里有个湖,我俩是来买鱼竿,准备钓鱼的。”刚做完抽血检验的黄旭,一边擦着手指头上冒出来的血滴,一边说,买完鱼竿后,看到了“晚报号”献血车,两人商量了好一阵,才鼓足勇气上来的。
体检结果出来后,黄旭因为转氨酶有点低不能献血,“没事吧,我身体一向很好的。”黄旭有些着急。“可能是最近军训累了,或者熬夜,或者吃肉吃多了,过一个月再来检查就行了。”工作人员安慰他。
体检合格的王晓晓有些骄傲地做到了献血椅上。但是看到工作人员拿出血袋,针头那么大,王晓晓有些害怕了。“疼吗?”
工作人员答复说,“刚开始扎针的时候会有点疼,抽血的时候不疼。”“哦,不会晕倒吧?”王晓晓接着问。“不晕血的话,没事。”“黄旭,把我的手机拿过来。”王晓晓喊道,“玩着手机,就不知道疼了。”一句话,逗笑了献血车上所有人。
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拳头一张一缩,暗红的血液流淌在导管里。“有感觉吗?”记者问道。“没有,
一点都不疼。”王晓晓笑着说,比原来想的,轻松多了。“24小时之内不能洗澡,3天之内不能打篮球、踢足球,不能做剧烈运动……”忽然,王晓晓像想起来什么似的,“能钓鱼吗?”献血志愿者愣了一
下,随后大笑,“可以,这个没问题。”
“我能当志愿者吗?”看到献血志愿者穿着红马甲,王晓晓问道。“没问题啊,不过要献血4次以上,还要经过培训。”“4次啊,献纯血的话,要两年,不过献血小板的话,4个月就可以了。”王晓晓计算到,那一个月后,我再来啊。
10分钟左右,400cc的血袋满了,“一看就是小伙子的血,氧气足,颜色好。”工作人员正准备把血袋放到库里,王晓晓连忙掏出手机拍了个照片,“回头,我要发到微博上,让大家都知道,我献血了。”
一上午的时间,像王晓晓一样的18岁献血者不在少数,还有不足18岁的,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劝回去。“哎呀,还要等一年呢。”走下献血车,不少孩子遗憾地说。
YMG记者杨春娜
【新闻链接】今年9月9日,烟台首辆“献血房车”———“烟台晚报爱心采血车”正式启用。
“烟台晚报号”献血房车车厢可以伸缩,分为问询登记区、快速查体区、休息等候区、集中采血区、血液存放区、储物更衣室等,比传统采血车空间更大,设施更先进。献血房车顶端还配备了先进的LED显示屏,车身上红色的“烟台晚报”
LOGO格外醒目。“烟台晚报号”献血房车常驻三站五星电器广场,采血时间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的五点半,一年365天不休息。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珑)9月23日-26日,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博览会和第十二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将在烟台市同时举办。昨日,记者探...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