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我出生,我这辈子就被老爸定下学二胡了。”出身音乐世家的单丹峰,谈起从艺之路不无幽默。当年父亲曾在北京某军乐团担任二胡独奏,早早让年仅4岁、更多将乐器看作玩具的单丹峰拜在名师王恩成门下:从刚上手时的每天2个小时的练习,到8岁后每天4个小时;从简单的练习曲到复杂的乐曲,单丹峰感到的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学习之外的调剂:“男孩子小时候都免不了贪玩,练习乐器正好可以磨砺耐性。”
虽然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但单丹峰也有学得憋屈的时候:“1998年开始师从著名青年板胡演奏家刘冠廷学习板胡。与二胡仅在琴筒和千斤略有区别的板胡,虽然知名度和历史稍逊,却也以音色清脆响亮、旋律热情奔放不再将演奏场合局限于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等。一次拉一个变奏和技法非常复杂的传统曲目《花梆子》,虽然我自认已经拉得不错,可老师不满意,总说我在表现力上不达标,反复几次都没能达到要求,老师气急之下踹了我一脚,虽然挨了揍,我还是憋着一口气居然把演奏的感觉找到了,非常完美地拉出了一遍曲子,老师大喜之下紧紧地拥抱着我,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到现在,我依然记着这‘难忘的一脚\’。”
或许正是这次特别的经历,激励着单丹峰屡次在考学中以头名身份力压群雄:1996年,还不满14岁的他在53位二胡应试选手中成为硕果仅存的独苗,考入吉林省艺术学院附中;2002年又以板胡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2004年,在中国青年民族乐团的选拔中,单丹峰又凭借难度极高的《厚土》一曲的精彩演绎成为乐团首席乐手,恩师当年的严厉,换来的是爱徒的“连中三元”。
演出繁忙20天赶13场
身为中国青年民族乐团首席乐手,每逢年末赶场各类演出成为单丹峰大三、大四时的家常便饭,而新乐曲的试谱、与乐团的磨合排练更成为考验首席乐手功力的“硬指标”:“除了北京的各类演出,深圳、东莞、香港、日本、荷兰、英国、新加坡都去过;曾在红磡体育馆为陈奕迅、周杰伦等参演的拼盘演唱会担任伴奏;也曾与宋祖英、蔡国庆、刘斌等国内大腕同台演出,最得意的时候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一场演出中四次上台独奏。”
2005年末,在中央音乐学院度过最后一个学年的单丹峰也迎来最忙碌的一个春节,从年前驻京各大部委的春节团拜会、到各类新年音乐会,不但整个春节单丹峰都没回吉林公主岭的老家,更创下了20天内转战近10个城市,赶场13场演出的铁人效率:“经常是下午飞到一个城市,来不及休息就直奔演出现场排练,晚上7点演出前多数团员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9点一演出完就立刻坐大巴直奔机场,深夜十一二点起飞转向下一站,要是遇上晚点,经常连个安稳觉都没法睡。”不过,有着当年在中音天天早起“抢”琴房、担任校队足球队、篮球队主力的体格作保,单丹峰硬是凭铁人般的体格挨过了连轴转般的演出季,为自己的毕业学年献上了完满的答卷。
善于积累3年写就“幻想曲”
在搜索引擎上检索“单丹峰”,除去其规整精致的简历,便是在某视频网站上被多次转载的演出视频,而这段近12分钟的《第一板胡幻想曲》,正是单丹峰的原创佳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首堪称单丹峰代表作的乐曲,却整整花去了他三年多时间。
“最初是在大三练琴时,脑子里常常蹦出一些旋律来,于是平时就自备了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没事就把旋律记到本子上,‘走火入魔\’时甚至在骑车上课的路上突然停下,一边哼着旋律一边记谱,浑然不顾身边的车流和人群诧异的目光;后来花重金买了部能录音的新款手机,练琴时只要有灵感,就把即兴创作的旋律录下来,短则几秒钟,长则两三分钟,三年的时间里积累了三四百条素材。”也正是凭借此曲,在山东省第四届高校艺术类师生基本功大赛原创组比赛中,单丹峰一举拿下了一等奖。
如今已在烟台成家立业的单丹峰,身兼教师、演奏家、指挥和总监等多重身份,去年又成为烟台音乐家协会最年轻理事,对自己的定位他异常干脆:“我首先的、最喜欢的身份依旧是老师,5年下来带的学生九成以上考上研究生;看着更多‘90后’年轻人将二胡和板胡演绎出自己的风格,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初学二胡这些问题要注意
对初学二胡的人来说,在持琴与按指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对此,单丹峰提醒说,很多初学者将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有的人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有的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初学者在持弓方面也存在不少误区: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少人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另外,二胡的音准是初学者遇到的又一难度较高的问题。单丹峰说,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在练琴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音准问题不难解决;就怕在练琴当中不严格,又不用耳去辩听,养成一些不该出现的音准毛病,如常见的指距不准确,一指容易偏高,小指习惯性偏低,半音关系模糊,换把时忽高忽低等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纠正一下好一点,一回家又生了,这种反复不能及时纠正的音准问题,对深化二胡学习非常有害。
YMG记者杨健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标题:《解救轻生男(照片)》(烟台晚报1版)报料人:邵先生奖金50元标题:《挖掘机震塌所城老房屋檐》(烟台晚报14版)报料人:王先生奖金30元标题:《为图方便居民砍掉冬青当停...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