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人”举手之劳感动八旬老人
汪老向96110反映,6日早6点半左右,他推着自行车从南向北穿过幸福医院前的斑马线,一辆从方圆方向开过来的摩托车撞倒了他的自行车,他应声倒地,左胳膊多处摔伤、手腕处划了个口子。就在老人摔倒后,肇事摩托竟扬长而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间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上前将汪老扶起,并帮他支起自行车,连个姓名都没留下就悄然离开了。事发时,由于老人当场懵了,连句感谢的话都没能和那位热心的女士说,这让老人“耿耿于怀”。
看似举手之劳,却让汪老着实感动了一把。采访中,老人多次提到,遇到好心人了,感谢扶他的女士。老人的老伴也反复说:“(老人)当天下午还专门到报亭买报纸,想花钱登报感谢那位女士。”当问到想对女士说些什么时,老人诚恳地说:“代表全市老人,代表全家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全家向她学习,我还会教育下一代向她学习。”记者留心统计了一下,短短的半个小时采访时间,老人感谢女士的话说了不下五次。
老人只记得女士50岁上下,不太胖,也骑着辆自行车,其他都想不起来了。尽管寻到热心人的希望渺茫,老人还是想借助本报一试,即使寻不到,也可以将自己的谢意传达出去。如果您是目击者,或者有线索,可以拨打热线96110。
八成市民乐意成为“热心人”
近来,各地媒体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八旬老人街头迎面摔倒无人扶一小时后不幸离世”,“78岁老人摔倒一度无人敢扶小伙援手路人作证”,“司机扶起摔倒老人反遭诬陷”……
“到底扶不扶老人”悬在每一个助人者的心头,而港城这温情一幕为此注入了善良的元素。昨天上午,记者走上街头,就“面对摔倒的老人,你会不会扶起”采访了部分市民。
芝罘区环卫工人宋大叔:“(我)肯定会扶的,这没什么(可
说的)。”
报刊摊贩杨大姐:“一个人不扶,人多了就扶,人多有证明啊,(免得)给自己找麻烦,一个人(多)麻烦,说不清道不明。”
卖水果的两位年轻人,王先生:“举手之劳,一定扶。”李先生:“不
扶的(人)看报看太多了,心里有顾虑。(我)见到老人倒了,(老人)挺难受的,哪能不扶啊!”
市民陆先生:“有证人可以扶,但是受伤或者看样本来就病得很厉害的不能扶,可能加重病情或伤情。”
市民张女士:“扶,必须扶!”随后,张女士又改口:“不一定会扶,主要是怕碰瓷啊什么的。”
市民张先生则确实遇到过助人反被讹的恼人事。前几天,张先生开车路过芝罘区只楚立交桥北面路口时,遇到一位自己骑车摔倒的妇女,询问情况后,他将这位妇女拉到最近的诊所做了检查,张先生还把医药费付了,没想到这位妇女9月7日来电,又要张先生付她点误工费。张先生很气愤,他本想帮助别人,没想到却被这名妇女讹诈。“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得注意自我保护,有旁人作证”,但张先生同样表示,“咱烟台人素质都挺高的,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影响了大伙助人的积极性。”
这是一座温情的城市,采访中,面对跌倒抑或摔倒在地上的老人,八成多市民都难掩恻隐之心,表示会义无反顾地伸手扶起老人,只有个别市民心有顾虑,怕自己被讹上,不但有经济损失,还会伤害人道主义感情。
“热心人”要注意技巧减少伤害
助人为乐也得讲究技术性。9月6日,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给市民们提供了参考意见:扶老人,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老人意识不清,施救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硬掰老人受伤或抽搐的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必要时,在摔倒老人的牙齿中间垫上硬物以免牙齿咬伤舌头;对于有外伤、出血的老人,要立即止血、包扎;若是老人有呕吐时,应将老人的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
对于意识清楚的跌倒或摔倒老人,询问老人跌倒情况以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跌倒过程,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不要立即扶起老年人以免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120;查看有无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应立即拨打120;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或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
YM G记者程凤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夏丹通讯员劳信中)相比于一般的银行卡,社保卡内存储了更多的个人动态信息,那么社保卡内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呢?连日来,不少持卡职工在用卡过程中对用卡...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