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梨园里的“海味儿”鲁腔

来源:烟台晚报 2011-10-23 04:30   https://www.yybnet.net/

讲述:烟台市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春梅

记录并摄影:YMG记者李德强

在吕剧这个行当里,杨春梅已经摸爬滚打了30多年。因为吕剧,杨春梅也有了不少头衔:国家一级演员、烟台市十大优秀文化人才、山东省十大吕剧名家……

吕剧院的年轻演员一拨拨涌上来,杨春梅依然保持着她那固有的淡定,依然在舞台后面练嗓子、起范儿。

这几天,杨春梅正忙于自己“个人演唱会”的紧张筹备。要知道,这可是烟台戏剧界的第一次“个人演唱会”。

阴差阳错,她原本是习武的小丫头

谁曾想,这个如今在舞台上早已处变不惊的国家一级演员,当年却曾是一个不愿唱歌跳舞、甚至“很少能听见说话”的内向小女孩。

杨春梅的从艺经历果真就这么“阴差阳错”。

杨春梅是莱山区石沟屯人,“海里生海里长”的农村孩子。8岁时,她参加了学校的武术队,因为长相俊俏,双剑舞得尤其好,虎虎生风的样子很受欢迎,便经常跟着参加一些表演,坐着大货车在许多村里转。

说起为什么当初学了武术,如今的杨春梅笑笑,“当初有宣传队,也有武术队,因为自己不愿意去唱啊跳啊,所以才选择学了武术。”

不过,恰恰便是参加武术表演的经历开启了杨春梅的艺术之路。1975年,烟台地区吕剧团下乡体验生活,去当时的石沟屯村联欢,“记得当时演员们唱了几段《半边天》、《审椅子》、《三定柱》等,”而12岁的杨春梅登台表演了一段双剑,英姿飒爽的模样引起了吕剧团的注意。

便有工作人员找到杨春梅的家人和老师打听,想要这个孩子去剧团,问这孩子嗓子怎么样。老师说“几乎就没怎么听见这孩子说过话,更不用说唱了”,业余拉坠琴的父亲则有兴趣,不过杨春梅却是小嘴一撅,态度很坚决:不唱!

学一行,爱一行,小丫头终入梨园

但机会还是转眼就来了。1976年烟台艺校成立,面向全市招生。剧团的人将这个消息早早告诉了杨春梅的父亲。父亲打定了主意让春梅考艺校,便开始在家里拉着坠琴教她唱戏。

即便是这样,春梅还是不愿意张口,在家里学戏时窗户都关得紧紧的,生怕邻居们听见。

因为对这个孩子的“底细”早有了解,杨春梅并没有参加初试,而是直接复试。她记得很清楚,到了考场,唱了段《半边天》,唱了段《审椅子》,背了一遍《我爱北京天安门》,通过了。杨春梅就这样成了烟台艺校的第一批学生。

她被分在了吕剧班,艰苦的学艺开始了。压腿、弯腰、小翻、大蹦子、刀枪把子……什么基本功都练,在沙地上手拿大顶,练完之后沙子都渗进皮肉了,杨春梅有次不慎摔倒,摔折了胳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见证”———右胳膊总也伸不直。但她坚持了下来。

所谓学一行,爱一行,因为性格倔强,心里也总憋着一股劲,杨春梅慢慢喜欢起了吕剧,学得很认真。当然,她至今都保留着一个“老毛病”———“人前不练背后练。”

锣鼓点一响,就有点“人来疯”了

幼时的杨春梅很瘦小,形象跟如今端庄大气的她大不一样,“在学校时演戏总也排不上角,化妆时还得穿上个大棉袄衬衬戏服,记得那时排了出《小姑贤》,也只能演个边角的李氏女……”

到了1981年艺校毕业时,她分配到福山吕剧团,工青衣,却是很快便有了“戏”。排的第一个大戏是《血手印》,接着是《林娘》,先在福山小礼堂演,后来到烟台群众剧场演,很受欢迎。

杨春梅很能吃苦,而且越来越“陶醉”于锣鼓点,锣鼓点一响,就有点“人来疯”了。排《王华买爹》,连演五本戏,她毫不含糊。年轻的她渐渐唱出了一些名堂,山东广播电台有个“戏曲新蕾”的节目,当时就播过她唱的一段《钗头凤》。

毫无疑问,这时的杨春梅早已不是那个“连话都不说”的小丫头了,登台次数越来越多,她越发向“端庄大气”的风格靠拢了。

1985年她被选入烟台市吕剧院,一进烟台,就演起了《逼婚记》的“皇姨”。此后,又在几十出戏中任主要角色,成功塑造了各种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形象,以其扎实的基本功、敦厚亮丽和韵味浓郁的唱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并多次赴京、省参加展演和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1996年主演的近代吕剧《荣辱悲歌》获山东省首届吕剧会演表演一等奖,该剧于1997年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晋京展演;1998年主演的传统吕剧《搬窑》获山东省戏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银奖;2001年《深宫遗恨》、2003年《沧浪》……2004年主演的《陈三两》获山东省吕剧中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几乎每一年,杨春梅都有“戏”。

有戏才有戏,她说自己有点像“王宝钏”

演戏唱戏的人都知道,“有戏才有戏”。近年来多次推出原创大戏新戏的烟台吕剧院给了杨春梅很好的舞台。2006年新创近代吕剧《海殇》,杨春梅扮演主要人物葛慧芸,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片)评比展演”并获奖;2009年新创作剧目《姊妹易嫁之后》,杨春梅扮演主要人物张素花,获烟台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2009年新创现代吕剧《烟台山作证》中,杨春梅扮演主要人物梁玉英,获第九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表演奖、山东泰山文艺奖。

今年,在烟台吕剧院最新创作的现代吕剧《石乡雷声》中,杨春梅又演了一个女英雄“于素兰”,把地雷战的故事用吕剧全新演绎了一番。

这些日子,忙于筹备“个人演唱会”的杨春梅也把自己30多年的从艺生涯“小结”了一下,她很喜欢自己主演的“王宝钏系列”,《三击掌》、《别窑》、《搬窑》,在2008年的演出月中,她曾把这三场连演下来,很是过瘾,她说,王宝钏刚强、倔强的个性和自己很像,演得也很过瘾。

而对于烟台吕剧近年来全力打造的“海派吕剧”,杨春梅也是全力实践,作为地道的烟台人,她熟悉的吕剧正是有着鲜明胶东特色的“海味儿”,无论是唱腔还是韵味。

良师鞭策,她不敢骄傲不敢懈怠

杨春梅受恩师、一代吕剧大师郎咸芬的点拨颇深。2000年,杨春梅和烟台另一位吕剧名家刘玉凤一起拜于郎咸芬门下,属于郎老师的11个弟子之一。郎咸芬很喜欢杨春梅,她的许多话也让杨春梅铭记终生。

郎咸芬告诉弟子们,“做演员必须要先做一个好人,艺德要好,才谈演戏”,而对于烟台吕剧,她也是再三鼓励,她曾多次告诉杨春梅,坚持烟台韵味的吕剧。每次有新戏出来,杨春梅在台上演,郎老师在台下看,认真记录,演出完了一条条讲给她听。

正因如此,杨春梅说,自己的演唱会,无论如何,也要把郎老师请到现场来。

取得了这么多成绩,杨春梅不敢说自己成功。但她深知,在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关注。每一出戏的背后,都有一群为这出戏全力付出的吕剧院同事们,都有亲人朋友的热忱关注和毫不犹豫的支持,都有观众热情的掌声和鼓励声。

新闻推荐

白杨树挺拔的树干不曲不弯矗立云霄茂密的树冠像撑开的

白杨树,挺拔的树干不曲不弯,矗立云霄,茂密的树冠像撑开的大伞。风一吹,形如半只手掌的树叶便哗哗啦啦地作响。秋风一起,白杨树最先落叶,落叶随风满地翻滚,仍是哗啦作...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梨园里的“海味儿”鲁腔)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