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网友“飞飞”发帖称,“金九银十”,身边的许多好朋友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这两个月一直不停地在参加朋友的婚礼。从身边朋友的择偶观看,虽然依然追求“门当户对”,但此“门当户对”已非彼“门当户对”了。从前的“门当户对”主要指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财力要相当。而今,门当户对的内容已大为不同,成长经历、性格、喜好、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精神需求成为年轻人择偶的标准。尤其是新婚姻法公布以后,更多的年轻人在择偶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对方的性格、爱好、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是否与自己相似等内在方面。
“新门当户对”,更侧重内在的部分。
烟台人:如今的“门当户对”已经不是昔日的“门当户对”了,延展到双方家庭的生活经历、知识偏好、审美观等方面,要基本相同或者要在容忍的底线之上。
芝罘散人:这么说吧,老辈的“门当户对”表面上看起来般配,但真要过日子还要看双方的内在是否般配。而新“门当户对”则更符合相爱的本质:相互吸引,相互成长。
lukayan:新“门当户对”值得倡导,区域、家庭文化、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等和认同,还是有必要的,至于经济实力,如果两人能共同努力,相信一定会创造美好生活。
鲁迅肃: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绝对是有道理的。只是我们这么多年误解了这句话。门当户对不仅是经济情况,更多是指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地域文化、社会阶层等。可以不门当户对,但是绝对要有弥补差别的东西,比如个人的素质。
溪兮茶:婚前看啥?一是“新门当户对”,是文化层次,包括相似的家庭文化背景和相当的受教育程度,这是婚后交流的基础;二、价值观,夫妻就一定要彼此认同;三,夫妻角色观念的认同。男主外女主内或男主内女主外,只要双方全都认可这样的角色分配,婚姻幸福指数就会高;四是性格的互补;五是要看清他(她)背后的家族。
恢恢子车殳:我认为,相爱的两个人最好要门当户对,如果不,最好两人的思想深度能门当户对,如果思想相差有点距离,起码也要有颗好学的心(双方)。而另一半,需要的是忍耐心和包容心。
“门当户对”就是平等
著名剧作家王海鸰:“门当户对”说白了就是平等。平等永远都是相对而言。如果一定要归纳什么才是婚姻的基础,我觉得,夫妻双方首先必须要在精神上具备沟通、交流的基础。共同的学识、情绪、智商,对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至关重要。能够沟通、交流才能具备形成默契的前提。但是,物质与精神之间如何作出选择,存在一个个人选择的自主性问题,通俗地来说,在于个人更看重什么。在我看来,感情和物质不能截然分开。是“宁愿躲在宝马车里哭泣”,还是“在自行车后座上欢笑”,幸福的标准在于每个人自身的感觉。
情感专家沈奕斐:首先要看对这个词怎么解释,“门当户对”以前是指双方的阶级或者说家族相般配,而今天新的解释则是文化背景的般配。在这种解释下,“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越接近,婚姻就越稳定。打个比方,一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孩子和一个做生意、有钱人家里的男孩子在今天的社会中等级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但他们结合比较容易出现矛盾,因为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产生的价值观、生活模式不同。
“门当户对”常被视为偏见和势利,事实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婚姻关系的缔结,不仅代表两个个体的结合,更连接了两个家庭及各种社会关系,一旦有太大落差,很容易导致婚后夫妻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悬殊的社会地位还可以通过后天来改变,但悬殊的生活习惯、社会心态、个人修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甚至兴趣志向的改变却很难。每个人对自己的另一半都有一定的要求,有的人可能看重的是经济实力,有的人看重的是学识素养,这个侧重点是因人而异的。当然,从总体上来说,有很多门当户对却发生问题的夫妻,也有很多虽然门不当户不对却家庭幸福的夫妻。所以说,我们可以把“门当户对”当做一个择偶的标准,但不要当作是惟一的标准。
新“门当户对”时代的来临,从某种角度说明了现代人的择偶观从外在的物质条件转向内在的共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真情的回归。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史崇胤)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烟台市昆嵛劳动事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拟面向社会公开招用50名公安特勤岗位劳务派遣人员。报名时间为10月24日至28...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