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路巴士司机张学进:“梦里见到那辆双层巴士”
昨天早上8点,公交司机张学进来到高新区的公交场站,老远就看见了“屹立”在那儿的双层巴士,老张不禁加快了脚步,小跑起来。
原有的17路双层巴士运行了9年,张学进开了7年多。2007年,当市里决定取消17路双层大巴时,老张有些失落:“时间长了,有感情了。有时候做梦,梦里都能见到那辆双层大巴。”终于,2011年10月14日,17路双层大巴“重现江湖”,张学进也跟着回来了。
作为有经验的双层大巴司机,张学进要提前四天开车上路,熟悉车况路况,遇见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好早些解决。
老张来到大巴身边,先围着它转了两圈儿,笑容里透露着欣赏、喜悦和自豪:“一看这车,就可喜欢了”。打开车门,老张上上下下地看了两遍,一如打量许久不见的孩子。
老张回忆说:“17路刚开通的头两年,老百姓们都可兴奋了,当时一天跑7、8个单程,每趟都是满满的。他们都说坐在上层的最前排,看到的光景最好,我也一直想上去坐坐看呢。”老张笑着,直接奔上了二层。在最前排的位置上,老张坐了三五分钟,嘴里说着“不赖不赖”。
8点5分,张学进启动车辆,沿滨海一线朝着火车站北广场站点开过来。一路上,每到一个预定的站点,老张都试着往路边靠,经过烟台大学和虹口宾馆站点,路边的树枝压得低,没有办法靠边进站。这些,他都记在心里,“等试车结束了回去就得报上去,让科里尽快联系,对树枝进行修剪”。
大约70分钟后,张学进到了火车站北广场。车辆停稳后,老张从车上下来,不停地感叹着:“这车开着很顺手,噪声小也不颠簸,坐着真舒服。”
市交通运输局运管三科副科长葛明超:
“我们的一大目标算是实现了”
1998年10月刚开通17路双层大巴时,正值老家湖北的葛明超从部队转业来烟台,在隶属市城管局的城市客运管理处工作,这也是当时公交行业管理的负责单位。
“我对烟台最初的好印象就来自17路车,坐在大巴上看海景,实在是惬意。”葛明超说。2001年,公交的行业管理整体并入市交通运输局,葛明超也随同城市客运管理处来到运管处三科继续管理公交。“从2002年起,17路基本上年年都获‘省文明线路\’等荣誉称号。”
2007年决定取消17路双层大巴。“除了大巴车辆到期,最重要的是出于安全考虑。”葛明超说,由于17路的运营线路不断东延,双层大巴无法通过东坡子附近的桥洞,另外,路线经过的道路状况不一,一些路段并不适宜双层大巴行驶,为确保安全,决定取消双层大巴。
今年上半年起,市交通运输局就正式开始着手恢复“17路双层大巴”的相关事宜。“道路条件的不断优化,为双层大巴重新上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7路空调大巴》作者“想为17路大巴再写一首新歌”
“17路空调大巴,蓝色的窗帘,银色的碎花,一个少年在车窗旁,他的终点是烟大……”当《17路空调大巴》的歌声再次在耳畔响起,那些关于碧海蓝天的风景,那些关于双层大巴的记忆,也在眼前渐渐清晰。作词者诗书,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那首歌写在2004年的秋天,是来怀念我和一位在烟大工作的女孩逝去的爱情。”
袁树雄是湖南邵阳的一位原创歌手,他和“诗书”2001年就在网络上相识,“看见《17路空调大巴》时,我深深地被打动了,征得‘诗书\’同意后,我马上拿起笔为歌词谱了曲”。
2004年的秋天,“诗书”最后一次乘坐17路双层大巴。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诗书”很少再来烟台。
当得知17路双层大巴又要重新上路的时候,“诗书”格外高兴。“阿袁还没有坐过17路双层大巴呢,等阿袁下次过来,我一定带他感受一下我们的双层大巴。”“诗书”告诉记者,也许当他再乘坐17路大巴时,会触景生情写下一首新歌。
新闻推荐
标题:《护栏卡住女童头》(烟台晚报5版)报料人:王先生奖金30元标题:《工地自卸车侧翻》(烟台晚报5版图片)报料人:张先生奖金30元标题:《幸福一家塑...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