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徐立业摄影报道
退休的鞠在华如今忙得很。记者采访时,她刚从临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武术比赛赛场回来不久,此次比赛,她是烟台代表队的教练。这几年,大大小小的比赛、表演,她带队参加了不计其数,比如省运会开幕式、武术节、迎春长跑、国庆节庆祝活动、太极拳下农村等等。她目前的身份是烟台市武术协会理事、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除了各类比赛和表演,她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每天早晨带领100多名学员在毓璜顶公园戏台广场上打太极拳。
鞠在华说,因为她拳打得好,慢慢地大家伙都开始跟着她学习打太极拳。开始是十几人,后来二十多人、三十多人,一直增加到上百人。看着跟她学习太极拳的人数不断增加,鞠在华感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为此,她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学会了太极剑、功夫扇、健身气功等健身项目,并自创几套健身操,教授给学员练习。
鞠老师还说,现在太极拳已经融入到了她的骨血,一天不练就浑身不自在。
“基本上天天出来,大年三十都出来活动。每天锻炼,就给身体形成了一个生物钟,每到这个时候必须出来,必须得锻炼,这已经成了身体的需要,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哪天碰上下雨,我在家就闷死了,老瞅天,怎么还不好啊。下雪我都出来,把雪扫了再活动活动,也很开心。”
45岁那年,鞠在华提前退休回家。鞠在华原来在单位时身体就不好,“胃、腿、颈椎都不好,还爱感冒,经常打吊瓶。”她说。赋闲在家,本来就身体不好的她这下更是每况愈下。
1998年,鞠在华到毓璜顶公园玩,有一个老师傅在教太极拳,“他说你快跟我学吧,我说我不想学,我自己出来活动活动就行了”。后来,鞠在华经不住教授太极拳老师的劝说,加上当时一些相对年轻成员的加入,她就跟着老师开始学习太极拳。鞠在华说,开始练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一种锻炼身体的运动在练习。
“我喜欢上太极拳,应该感谢我们学习班的班长,她说我看你打得挺好的,我给你一盘录像带,你回家看看吧。我拿回家看了,一看呢,呵呵!太极拳这么漂亮,真的像行云流水,哎呀,这么美啊,我那时候才真正喜欢上了。”
喜欢上太极拳后,鞠在华开始用心研究,大量阅读关于太极拳的书,还千方百计买关于太极拳的录像带回家练习。
鞠在华说,为了把动作做得更加准确到位,她会一边放着录像带一边对着镜子练习。就这样,她的动作越来越规范,招式越来越优美流畅。
不但生活从此变得充实,身体也好了起来。“我现在不登医院的门了!”她说。你看现在的她,神采奕奕,早已没了“病秧子”的影子。
在100多位学员中,58岁的张桂英是个典型代表。这位就住在毓璜顶医院门口的大姐,退休在家,曾经身体极度虚弱,走到毓璜顶公园都得坐下歇三歇、用力跳脚都不离地,1米55的身高,165斤的体重,气管不好,血压、血脂、血糖三高。现如今,她走路也不喘了,太极拳一套下来,该踢腿时踢腿,该跳跃时跳跃,面不改色心不跳。
她说,就在她身体很不好的时候,经朋友介绍,她投在了鞠在华门下,“就是教得好,别人教不明白的,她一说你就能学会。”由于附近毓璜顶片区改造,她已经躲迁到别的小区去了,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早晨坐公交车去毓璜顶找鞠在华老师学,所在小区也想成立太极拳队伍,想挖她过去干师傅,她丝毫没动摇。
在弟子们的口中,鞠在华是个好老师,这不仅仅是她教得好。“十年如一日啊,天天早晨来,身体不太舒服也来,教得好,要求也严格。”张桂英说。
目前,鞠在华的弟子遍布烟台市区,有个学员家住莱山,早晨早起,赶1个小时的公交车过来学打太极。鞠在华把她们的队伍取名叫“健康之队”。
新闻推荐
芝罘区一批道路、隧道规划出炉, 毓西路—大海阳路将建隧道, 零点立交南侧将建公交场站
本报讯(YMG记者邹春霞通讯员金延杰于超)四德街-西南河路段规划红线宽度为27米,零点立交桥南侧将建公交场站......记者昨天从市规划局获悉,芝罘区毓东路、通林路(芝罘段...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