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人民的好女儿———王媛媛,昨天上午在回龙山功德园正式安葬。墓前是由精致花岗岩雕凿的王媛媛肖像,石像中的她,微笑注视着西南方,因为媛媛的牟平老家在墓地西南方,她一直惦记挂念着的贵州也在祖国西南方。
石碑上撰记着媛媛的生平事迹,碑刻七个大字:“海的女儿山的情”。这七个字是本报报道她的事迹时用的长篇通讯的标题。今年3月,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闵孝镇工作的烟台牟平籍女选调生王媛媛因公殉职,她的先进事迹情动黔鲁,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发掘、连续报道、重点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引起中央各主要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媛媛,面带微笑朝向西南家乡一抔泥土随她安葬
昨天上午9:19,媛媛的落葬仪式在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沟头店村回龙山功德园公墓举行。一大早,人们手持鲜花、花圈和挽联等候在那里。
落葬仪式上,记者看到了表情沉痛的王媛媛的父亲王德友、母亲王志巧,还有媛媛的大伯、大妈,叔叔、舅舅。媛媛的堂弟王凯,手捧着姐姐的遗像,11岁的他哭成了泪人。
媛媛就要落葬了,她的故乡牟平区王格庄镇栾家疃村支部书记王刚和大帮村民来给她送行,回龙山功德园公墓30多名员工一身黑衣,胸前别着白花,个个神情凝重……
在低垂的哀乐声中,人们排着队迈着庄重的步伐,从广场向墓地进发。短短几百米,走了16分钟,队列中不时地发出悲泣声……
媛媛的雕刻和墓碑设在功德园五一广场进口处。王德友为媛媛雕像和墓碑揭幕。媛媛雕像用的是山西黑花岗岩和西南地区出产的泰山青,朴实自然。雕像高1.99米,右边是墓志铭,上面刻着媛媛的生平事迹。
雕像中的媛媛面带微笑,扎着马尾辫,面部朝向西南方向。揭幕后,王志巧仿佛又看到了女儿,忍不住放声大哭,在场人频频拭泪。
落葬过程中,王德友把家乡的一抔泥土铺在最下面,流着眼泪边放边说:“媛媛,我们把你安葬在这里,山清水秀,你好好安息吧……”然后,他把媛媛用过的手机、素描纸、排笔、绘画工具等遗物,一一放进。墓志铭上的照片,是她在贵州省工作时的照片,一脸的灿烂,然而,物依旧人不在……
媛媛塑像8个月制成因风俗不能在祖坟安葬
“媛媛因公殉职后,我们看到她的事迹,很崇敬,今年4月,我们去媛媛老家牟平王格庄镇栾家疃村,看望了她的家人。”回龙山功德园公墓红色教育基地艺术总监王振礼说,祭奠媛媛时发现,因当地风俗未出嫁的女孩不能入村里祖坟,媛媛只好葬在大伯家果园里,一个小山坡,一个土坟,没有立碑。“我们感觉应该做点什么。”
很快,征得媛媛家人同意后,给媛媛塑像安葬公墓的方案定了下来。
媛媛塑像的设计者是上海美专毕业的周贝贝老师和东北鲁迅学术学院的张教授。周贝贝学油画出身,上海人文纪念公园里许多名人墓都是他设计的。两人光画稿修改了10多次,前后设计了3个月。媛媛的眼睛、面部表情和发型都经过了多次修改。
“媛媛的微笑有两重涵义。”王振礼介绍,一是媛媛在黔工作近两年,对当地百姓有着几多牵挂,她要把最后的微笑留给那里的父老兄弟;二是媛媛在大西南工作两年中,仅回过一次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对父母有着愧疚之情,所以在设计上,媛媛塑像整体是光滑的,只有心脏的地方是摩挲不平的。
塑像设计好后,又在福建请雕塑家雕刻了5个月,总重2.3吨,用飞机空运到烟台。
感人事迹情动四方全国劳动模范为媛媛送行
落葬仪式上,记者看到了烟台市上世纪70年代唯一一个全国劳动模范姚淑琴女士。
姚女士今年75岁,她说:“一个25岁的女孩能在贵州省穷苦的山区工作,兢兢业业,让人敬佩。今天,我是专程为媛媛来送行的,作为一个老劳模,虽然退休多年了,我也要向媛媛学习。”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迟志邦老师满怀深情为媛媛的父母写下两副对联。一副是:“柔肩担道义,英魂昭神州。”另一副是:“敢负清贫当大义,何惧艰难献华年。”并亲手交给了媛媛的父母。
仪式结束后,媛媛的父亲王德友说:“女儿所做的一切能够被社会认可,我和她妈妈很欣慰。媛媛长眠在家乡,守护着父母,肯定也会欣慰。”“以后,我和他爸爸会常来看她……”王志巧哽咽着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赖皓阳通讯员刘明)明天是“全国消防日”。今天上午9点,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监督管理科科长类声,防火监督处工程验收科科长王炜和助理工...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