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中国说》的希望之火把照亮了几代人,今天学习这篇课文仍为之激动,感慨到荡气回肠,少年责任令人向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戊戌变法”失败后,33岁的谭嗣同劝梁启超东渡扶桑暂且避难,并以文稿家书相托,而他则下了必死的决心。他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兄远游,风雨兼程,不为苟全而为明日之想;弟赴难,因此改革需流血。”谭嗣同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使他用生命践行了他救国的责任。此后,25岁的梁启超带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始了他十四年的亡命生涯。在逃亡日本途中的海上,就有一首《去国行》,显示了他即使是“飘然一身如转蓬”,却要“披发长啸览太空”的性格,自亡命日本后,去国离家,形单影只,梁启超常以“哀时客”为名,时刻警醒自己,不倦以求强国之道,救民族危难的责任,从未有一刻忘怀。写成了《少年中国说》后,更自名为“少年中国之少年”,成为心雄气豪的翩翩一少年了。因为缠绕在梁启超的心头有一个梦,一个使人忧伤的梦,一个催人奋发的梦,有时又是万般无奈的梦,那就是少年中国之梦。在他看来少年是国运,少年是活鲜,少年是激情,少年是梦幻,少年该担当中国之责任。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梁启超先生正是抱着去国救民的爱国热情,去担当自己责任的。
责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能否去担当。十一期间《德耀中华》颁奖晚会上,“最美女孩”孟佩杰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三岁时的她就成为了孤儿,被养母收养,一次意外使养母瘫痪在床,养父又离家出走,年仅八岁的她开始承担了照料养母的责任,做饭、家务、学习样样不耽误。最后,20岁的她带着养母上大学,成为了《德耀中华》的道德楷模。孟佩杰从八岁开始,走过了我们现在这时的年龄,担当起了属于自己的和不属于她那时年龄的责任。我在想,同样的事,如果换成了我,我能否担当起来!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我想我应该能担当。
责任不但令人向往,而且需要担当,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认真担当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烟台二中初四(8)班孙小春指导教师:龙连梅
新闻推荐
近期,96110多次接到市民反映,位于内夹河附近经常有人开着自制的“小船”,在河面上用电器捕鱼。10月31日,又有市民向96110反映,位于开发区柳子河一带,有人正在用电捕鱼。YM...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