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城市化进程中,“暂住证”多年来一直是外来务工人员心中的痛。刚刚结束的“两会”,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了全国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力争尽快呈报国务院审议,逐步为农民工在城市有序落户打通政策通道。
于烟台而言,早在两年前,公关机关就开始探索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逐步将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事务,纳入一纸“居住证”中,使流动人口也能享受到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大蛋糕”。公安部的上述举措,势必助推烟台“暂”改“居”制度的全面落地,而后者又直接为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注入无限活力。
不可否认,在特定历史时期,暂住证在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公民时代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暂住证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多。“暂”住证改“居”住证,一字之差,却深深折射出政府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执政思维,也充分体现了城市的爱心和包容,赢得如潮掌声,当在情理之中。
从词义色彩看,“暂住”本身就具有排斥、拒纳的意味,这易伤害城市外来人员的感情,让他们本能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众所周知,全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与千千万万的农民工进城密切相关。烟台今日的流光溢彩,高楼林立,无不浸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一纸“暂住证”却将他们定格为城市边缘人———哪怕他们已在这个城市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也难以享受同等的城市福利待遇。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外来工的做法,有损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以往的暂住证制度因为缺少法条上的理论支撑和坚实保障,暂住人员的切身利益时常受到侵犯,不仅容易增加不稳定因素,而且还有损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暂”改“居”,既能有效破除外来人员的身份歧视,又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归属感,深切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和保护,这必将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挥洒汗水共建这片美好的家园。此外,从城镇化进程角度而言,将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城镇化、市民化,本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性作为。
俗语讲知易行难。“暂”改“居”的制度性发力,已经让很多外来工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同时也对相关部门的执政智慧和执行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城市的公共资源和接纳能力有限,外来务工人员在成为市民后,其子女入学、医疗、就业失业等切身利益方面,要一下子实现同城待遇,想必还有很多现实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要未雨绸缪、科学发展,切实把好事办实,让居住证制度真正成为惠民的好制度。
新闻推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大雪纷飞的冬日里,假如在山间看见一枝火红的梅,那么你定会为之震撼:如此艳丽的梅,在寒风呼啸中怒放。所以,在百花中,唯有梅才...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