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收购:平均一斤加价2毛
蔬菜的加价过程不是从批发市场才开始的,早在收购就已经开始有了加价的环节。通过在寿光农村蔬菜收购点的采访,记者发现,蔬菜收购过程中除了有一个二级蔬菜商贩加价外,还有一个农村蔬菜代收点的提成。另外,菜农也并未因蔬菜市场价格高而赚得更多。
二级商贩收购环节加价
到了寿光蔬菜交易中心已是晚上10点,记者随即联系到东琨蔬菜有限公司经理王明志,他答应第二天让记者跟随收菜的车下去采访。该交易中心里的蔬菜公司大部分是这样一种模式:各个二级菜贩去村头田间收购蔬菜,然后运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加价后供给各个蔬菜公司,由各个蔬菜公司再向外发货。
22日凌晨1点,与东琨蔬菜有限公司长期合作的二级蔬菜商贩就已经开始奔向各个村的田间地头,收购蔬菜。记者跟随的是一名姓于的商贩,她和东琨蔬菜有限公司合作时间已久。她告诉记者,她在几个村都有固定的代理收购点,每天早晨去这些固定的收购点等着收菜就行。
不过,这些代理收购点不是免费的,因为使用人家的场地与工具,肯定要给他们一部分提成。只不过这部分提成比例很低,平均一斤蔬菜代售点能提成2分钱。另外,她收完菜后,会再加价1-2毛钱供给东琨。就像当天凌晨收的小油菜,价格在1.5到1.6元之间,给蔬菜公司的价格就在1.6-1.8元。
蔬菜产量低促价格上涨
下午2点,记者跟车回到东琨蔬菜公司,在其他村收购蔬菜的小贩们也都开始陆续往回赶,负责运输的杨师傅也已经从青州赶到那里,等待装车。
从装车到出发还需要一段时间,记者利用这段时间来到寿光的一个二级蔬菜批发市场,对那里的蔬菜销售价格进行了一下了解。前些天的高价葱明显回落,小商贩的零售价是3元一斤,如果要的量大,还能再便宜5毛钱。尖椒的价格是6元一斤,当被问及能否便宜点时,其表示,不管要多大量也不能便宜了,因为批发过来的价格就是5.8元一斤,他仅挣2毛钱。
王明志告诉记者,今年蔬菜的价格普遍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春寒天气,气温一直偏低,而且经常阴天,蔬菜没有阳光根本不生长。产量低了,收购价自然就高。前两天大葱销售价格高也是因为如此。
售价高菜农并未挣更多
在跟着二级商贩去东埠村收购茄子的过程中,记者进到一户村民大棚里,了解菜农对菜价高的看法。
村民张学德今年57岁了,他栽种大棚已经20多年。当被问及今年的蔬菜价格这么高,他的收益是不是增加了不少时,他却摇了摇头。与往年的情况相比,今年的蔬菜价格确实普遍高了一些,但是产量也同样低了不少。以他种的茄子为例,当天的收购价是2.7元一斤,去年的价格是1.5-1.9元。看起来价格是涨了不少,但实际以产量算下来,挣得不比去年多。
另外,种植成本也一直上涨,化肥现在都是200多元一袋,人工等其他成本也不断增加。一个100米的塑料大棚,初期投入就需要10万元,以后每年的投入成本也都在2万元以上。所以,菜价虽然涨了,他们挣的并不比以前多。
追“菜”之三
记者调查发现,运费与收购时的加价,从总体上看,其所占的整个蔬菜价格比例很小,而真正的蔬菜大幅度加价是在批发与零售的环节,也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决定最终菜价”。
批发零售:
加价5毛决定最终菜价
批发零售环节加价0.5元左右
22日晚10点,货车到达幸福十二村蔬菜批发市场,市场里空无一人。杨师傅告诉记者,这时候蔬菜批发商们都在睡觉,晚上10点半后才出来卸货。
当晚,批发商向外批发的蔬菜价格并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一致。尖椒的批发价是一斤6元多,除去收购价2.7元以及二级菜贩的1-2毛钱加价,相当于在批发环节加价0.5元,茄子的加价也同样是0.5元左右。前些天的天价大葱批发价,则仅为2元一斤,相比前几天明显下降。
零售市场的小菜贩们从幸福市场批发完蔬菜后,再根据自己的盈利标准进行加价,最终形成了上市的菜价。23日早上,红利市场外地大葱的价格是3元左右一斤,本地葱的价格甚至和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一样低。茄子的价格在3.5元到4.5元,加价也在0.5-1元。
批发商自称挣钱靠的是薄利多销
对于蔬菜批发商和零售商加价太高的问题,他们普遍感觉有点冤。一蔬菜批发商称,他们一般根据当天整个市场不同蔬菜供应量的多少来大体估量加价幅度,而这是决定蔬菜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蔬菜供应量充足,就加不了多少钱,像前些日子大葱供应少时,加价幅度相对就大一些。但是,拉来的菜卖不掉亏本的情况也常有,像去年的大白菜全是赔本批发。这样平均算下来,其实一斤蔬菜他们顶多加价2毛钱,而这2毛钱里,还包括了运费、人工、摊位等费用,他们挣钱靠的是量大,而不是加价高。
零售市场的小贩们则表示,看着他们加价高,但他们也是挣个辛苦钱,每天凌晨就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菜,如果不挣钱,谁也不愿去干。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蔬菜销售里面也有猫腻,比如低价收购的蔬菜与高价菜混合起来以高价卖等问题。记者去寿光采访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证明了这点,在寿光蔬菜交易中心,很多所谓蔬菜“残次品”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
批发市场“二倒租”增加销售成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问题,蔬菜批发市场存在一种“二倒租”现象。这些“倒爷”们不是倒菜,而是倒租。
国家为了保证市民能吃上低价菜,已经取消一系列蔬菜经营性收费。现在烟台无论是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都只收摊位费。零售市场上蔬菜摊位费一般是一个月90-110元,平均下来也就是菜贩一天交3元左右。批发市场摊位较大,各种成本费用较高,一年要交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
但是,蔬菜批发商实际交的费用远不止1万元。因为蔬菜批发市场里的摊位规模有限,不少摊位被一部分不经营蔬菜的人租到手。一些蔬菜批发商去找这些人租摊位,一次得200-300元。这样算下来他们实际每年所交费用在10多万,远远多于市场管理方所收的租金。这种情况很多城市都存在。在寿光采访的过程中,一位常年往武汉送菜的菜贩告诉记者,他去当地的批发市场后,找个地方批发蔬菜,就要交1000元,远远高于市场管理的成本费。而且,那边蔬菜批发80%是给了“二倒贩”,他们加价再卖给零售小贩,导致市场菜价又多了一层加价。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凤通讯员柳少丽摄影报道)昨日,烟台二中南校礼堂内暖流涌动。市桦林公益基金会会长牟春梅将10万元奖学金交给了品学兼优的学生们,鼓励他们继续勤奋...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