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巢生蛋
金融机构为“小微”量身融资
“这1000万元可真是及时雨!有了它,生产经营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龙口兴源果蔬公司负责人赵玉春异常兴奋,企业刚被纳入烟台邮政储蓄银行的中小企业库,就顺利通过了审查获得信贷支持。
在烟台,像兴源果蔬这样利用小额贷款突破发展瓶颈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
“差钱”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小额贷款虽然数额不大,却往往能起到雪中送炭的特殊效果。为解决融资难题,让小微企业安心安巢生蛋,市中小企业局联合烟台多家银行,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筛选,重点选择资金需求在1000万元以下、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建立信贷扶持企业库,然后通过召开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服务推介会等形式与入库企业进行对接、考察,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短时间内就能拿到相应的授信资格。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800多家企业率先入库。
小微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源于其缺乏抵押和担保,导致风险程度高、授信成本高。眼下,一场着眼于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的风潮,为破题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实践经验。
针对农村创业缺乏资金来源的普遍实际,把业务发展与满足农村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创业需求相结合,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面向三农的小额贷款服务,成为烟台市金融机构助力小微企业的又一特色。省农联社烟台办事处主任姜国平介绍,近两年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强化“立足中小、俯身小微”的市场定位,去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6.43%,市场占比达到27.58%,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独占鳌头。为将扶持效应做到最大,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将信贷资金重心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先后推出结合深化农村改革的“集体土地流转抵押贷款”,面向黄金产业的“黄金质押贷款”,针对海参养殖的“海参质押贷款”等10余种金融产品,为烟台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融资“解渴”。
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一系列创新质押权的融资模式,成功为质押权缺失的小微企业贷款“破冰”,令烟台市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暖意融融。
在烟多家金融机构消息显示,今年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额度都很充裕。“2012年,中信银行烟台分行小企业授信客户数量将比2011年翻一番,小企业贷款额度计划增长50%。”中信银行烟台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针对小微企业划拨出专项贷款额度。中国银行烟台分行公司业务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一位业务经理说:“今年贷款比重将更倾向于中小企业。现在对500万元以下的贷款已无须省行审批。”此外,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也都针对小微企业,专门定制了如“商贷通”、“龙舟计划”等特色金融产品。
放水养鱼
财政杠杆助力“小微”轻装上阵
小微企业是典型的环境经济,要实现发展跨越,必须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着力培育。眼下,被喻为“小舢板”的烟台小微企业正在经济浪潮中得到更多“放水养鱼”般的呵护。
今年以来,烟台市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从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担保公司和免征印花税等入手,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营造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良好环境。
“我们网点的印花税每年需要五六万元。这部分税费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开出的贷款合同,新政策将为我们节省五六万元。三年下来,那就是10余万元。”市区一家银行理财经理向小平给记者算起了“小九九”。营业税、增值税的起征点上调、小微企业免收发票工本费……自去年以来,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让小微企业尝到了甜头。借力发力,今年烟台市将对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减免部分税费。
为激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支持力度,市财政再出重拳: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合同,2014年10月31日前免征印花税;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三项新政,为金融机构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并禁止商业银行收取小微企业贷款资金管理费等,进一步减轻了小微企业负担。
日前,市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银行向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让小微企业贷款更容易。统计显示,2011年,烟台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是16.1%,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为27%,增速和增量均高于上年。
在努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其资金困难方面,烟台市财政部门可谓铆足了劲。譬如,今年担保业的触角将延伸到各县市,对于布点偏远的小微企业又是利好,不出远门就能办理融资担保业务。再如,为鼓励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敞开大门,烟台市对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给予50万元以内的补助,并对小额贷款担保业务给予50万元以内的风险补偿。
决策层传递出来的声音,更加令人振奋。日前,烟台市召开解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专项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抓好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金融扶持和财政扶持等政策措施的兑现落实,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铺路筑桥
成长计划辅佐“小微”升级内力
无论是金融危机的洗礼还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加快转型升级都是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外部“输血”的同时,烟台市发力解决小微企业“小与大”、“新与老”两大课题,通过转方式、调结构“铺路筑桥”,全面提升小微企业“内力”。
“小”与“大”,支持企业做精做强。去年以来,烟台市应时启动了“百家企业升级、千家中小企业成长、万家小微企业培育”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计划”,把结构调整作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高端高质高新高效。各县市区结合本地产业集群实际,筛选培育对象,并通过财政支持、融资担保、管理咨询等加大扶持力度。芝罘、福山、开发区等区引导担保机构为培育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超过10亿元,牟平、莱州等区市县为培育企业提供了财政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龙头辐射作用已经凸显,一批具有发展活力、增长潜力、竞争实力的成长型、初创型小微企业闪亮登场,小微企业梯队结构越发完善。
“新”与“老”,支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提升。抓住“三大战略”在烟台叠加实施的难得机遇,烟台市把集聚发展、特色发展作为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转方式的着力点,研究出台了《烟台市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意见》和“十二五”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确定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2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引导小微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展配套协作,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格局。未来3年内,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专业村、产业镇和特色产业集群将崛起烟台新的经济版图。
企业发展,内外兼修。烟台市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小微企业转方式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施“万名小老板培育工程”和“万名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小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工艺、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仅2011年,全市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户,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
一组数字鲜明地讲述着这个春天里,港城小微企业的勃勃生机:截至目前,烟台市小微企业“培育”进展顺利,全市新增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97家,累计4122家;新注册私营企业9586户,累计54166户。
寒冬渐行渐远,在这个暖波涤荡的三月,港城小微企业再次启程,从春天出发!
文/YMG记者杨诗星图/YMG记者申吉忠
新闻推荐
公厕关门早“方便”不方便, 内急市民从张裕公司憋到幸福小区,没找到开放公厕
昨日,市民王女士致电96110反映,25日晚上8点钟后,她连续找了市区几家公厕欲“方便”,结果所见公厕都是大门紧闭。王女士说:“为了市民和外地游客方便,市区公厕开放时间为什么不...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