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烟台市区小黄山的山顶,每天他都或带领徒弟或自己沉浸在武术的世界里,勤练不辍。在近期出版的中华武术大百科全书中,他是烟台地区入选太极拳门类仅有的两位太极拳名家之一。
小人书引发习武热情
高建国对记者说,在他的太极拳生涯中,一套小人书起了不小的作用———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年印刷发行的《偷拳》,里面讲述的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蝉,在河南陈家沟学艺陈式太极拳,并终成一代武术大师的故事。
其实,高建国从小习练的是螳螂拳,直至1975年进入烟台港务局工作。当时,港务局有一位习练杨式太极拳多年的周师傅,高建国在与之交流切磋之余,很为太极拳深邃的拳理和内涵所吸引,也随即开始了自己数十年的太极拳生涯,3年之后,他又继续拜师孙振松深造。
1994年,高建国代表山东省参加了首届全国太极拳、剑及推手比赛,取得了男子75公斤级擂台赛第四名的好成绩。同年7月,他取得裁判员资格,9月,受邀参加第一届中国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锦标赛,在700多名拳手中,一举夺得42式太极拳第一名、24式太极拳第二名、48式太极拳第三名的优异成绩。1996年和1998年,他又先后在第二届、第三届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锦标赛中,在上千名高手云集的赛场上,两次取得42式太极拳第一名、一次取得杨式太极拳成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1997年8月,高建国被《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收录。
得拜名家登堂入室
高建国的非凡功夫,引起了国内武术界尤其是太极拳界的瞩目,也受到太极拳大师、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马虹先生的青睐。对高建国来说,与国内顶尖的太极拳名家面对面,让他极大地开阔了眼界。1999年,高建国又拜在马虹门下,历经十余载寒窗苦练,终成陈式太极拳的第12代正宗传人。在马虹先生的精心指点下,翌年,在河南焦作举行的国际太极拳锦标赛中,高建国荣获陈式太极拳一等奖。
功力深厚的高建国对太极拳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大众对太极拳强大的技击性认识很不足。太极拳是慢练快打,之所以慢练,是让习练者在慢练中体会动作的用力方法,“慢为养、快为伤”,练得慢出功夫。陈氏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其实质就是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不丢不顶,粘黏连随”。讲究“待客之道———“来之欢迎,去时欢送”。高建国认为,很多武术是“以身殉技”,把身体练坏了练成了功夫、功夫练到了身体也垮了;太极拳则是以技养身,用这种技法养你的身体。
因为属“慢工细活”,一些外家拳较之太极拳易见成效,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因此,很多习练者半途而废,或者练成了“太极操”。
高建国笑言,自己年轻时比较争强好胜,经常找人“试手”,因而得罪了一些武林同行,而随着功夫、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已经不再这样做了。
高师傅说,今年他就要退休了,退休之后他有两个“心思”:一是正在外地攻读博士学位的女儿的婚事,二是将陈氏太极拳在烟台发扬光大。
YMG记者柴向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昨日,吴氏太极拳名家、莱山区武协主席孔庆乐,在莱山区试验小学免费教拳。开学至今,该校作为烟台市首家引进传统武术的学校,将2年级定为试点,每天由孔老师及其弟子负责体育课...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