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今年恰逢阳历四年一闰的闰日,阴历又是十几年一闰的四月。现代人对于闰月没什么概念,若是过去,本来日子就不好过,再赶上闰四月,就愈加青黄不接了。有句民谣:“麦儿黄梢,饿地磕跤”,“闰四春脖长,庄稼人空肚肠”。说的就是旧时农家家里储备的粮食根本接济不到新麦下来,这段时间,是庄稼人最打怵也是最难熬的日子。
“春旱干不煞,秋干一刀刮”。解放前,有年秋天大旱,庄稼几乎绝产,转过年又赶上闰四月。为了维持生计,一开春,村里的壮年男人天不亮到午台工夫市(相当今天的劳工市场)给午台泊的富人家打短工。打一天工,管两顿饭,再挣几斤苞米带回家。也有不顺当的时候,在工夫市干瞪眼等大半晌也找不到雇主。一次,初家村一个领工把头(相当于“二地主”)把我们村几个短工带到他的地里刨春地。这家的地片大、地头长。领工把头是西府人,有力气,刨地麻利,把几个短工落得老远。干了一头晌,把头说短工们地刨得不好,不跟趟儿,不但不给工钱,连饭也不管,一干人两手空空地回了家。
解放前,我有个街坊,家中有五个孩子,光靠老汉一人打工,实在维持不了,孩子们饿得哇哇直哭。老汉无奈,一狠心把7岁的女儿送给了烟台街一大户人家。孩子送走后,她娘日夜思念女儿,不幸患上精神病。解放后,这家的三个儿子先后参军,在戍边卫国中立下了战功,被送走的女儿也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当儿女们回来看望母亲时,这位可怜的母亲已没有言语,只会痴痴地对着自己的孩子傻笑。
我八十六岁高龄的二姐回忆起1944年的闰四月。那年月,兵荒马乱,虽然我们家境殷实,但姊妹多,日子也是非常拮据。母亲把陪嫁时的饰品让二姐到莱山集变卖,后来就卖破烂衣物。我姐姐逢二、七赶莱山集日,天不亮起身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十几里,到晌歪才回家,换回点地瓜干给我们姐弟充饥。我老姐欣慰地说,如今逢上好世道,人们衣食充裕,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担心漫长的闰四月了。
梅植坚
新闻推荐
本报联手烟台山景区共同打造“牵手庆典”, 5对传奇老人正在征集中
本报讯(YMG记者孙致霞)进入四、五月份,便进入城市相亲热婚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有母亲节,也有父亲节。可以说,青春之爱与反哺之情是这一时节的“热词”。为了感恩父...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