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起床了。她,到厨房了。她,点起柴火,呛人的烟雾中,她开始做饭啦。
她很瘦弱,背有些驼,头发雪白,86岁的老人,应该在子女的照顾下,安享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啦。可是,她不行,她55岁的儿子,智障,无法照料自己。儿子4点要出门扫大街,她要给儿子做口热乎饭吃。
红红的灶火映着她瘦削的、刻着深深皱纹的脸庞。她的手像干枯的老树枝,黧黑、粗大,手指已经严重变形,关节处尤其粗大。打点儿子吃上饭,儿子拉开门,没入了门外的夜色中,她又开始收拾家里家外。
这是一栋两间半的老房子,一个小院子共住了12户人家。厨房是半间房子,堆满了瓶瓶罐罐,门外则堆着小山一样的柴禾,灶具是一口能烧炕的大锅。卧室里有一铺很老很老的炕、一张很老很老的桌子、一个很老很老的挂钟和一台很新很新的21寸电视机。如果说这是个21世纪的城市家庭,唯一能证明的也就是这电视机了。
收拾着的时候,儿子回来了,7点左右,儿子回家一趟,休息一下,再出门扫街。她得给儿子备点水,再让儿子吃口饭。儿子满嘴就剩下了一颗牙齿,吃馒头还得用水泡泡,吃不上什么好东西,也补充不了什么营养,她能为儿子做的,就是让他尽量多吃点。
儿子再度离开时,城市也开始苏醒,院子里有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家的门响了,那家的收音机打开了,这家那家的屋顶上,渐次起了炊烟。简陋的小院子,被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填满,有了5月的芳香和温暖。
63年前,她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姑娘,23岁,花骨朵一样的年龄,那是一个连空气里都飘荡着香味的春天,她满怀着憧憬和希望从如今的牟平区大窑镇孔家庄村来到烟台,和她也来自牟平的丈夫住进了所城里的这座老房子。
以后呢?并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句话这么简单。生活自然是幸福的,大儿子当年就降临了这个家庭,给一家人带来很多快乐。但生活也是贫苦的。丈夫在苟不理包子铺拌馅,她在那包包子、打杂。起先收入还是可以的,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问题,可是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所逼仄狭小的房子,生活也像房子的空间一样变得局促、困窘。
除了和丈夫没黑没白地干活给家里挣钱,她还得千方百计省吃俭用为家里省钱。烙一个饼子,四个孩子分着吃,她自己不舍得吃,喝点水兑点汤就是一顿饭。
小儿子三岁的时候,发了场高烧,贫苦的家庭孩子没有那么金贵,以为是感冒抗抗就好了,几天后烧终于退了,上学了才发现,他的智力一直维持在三岁。
其他孩子们陆续结婚成家了,她变得越来越老啦。当初家里穷,儿子女儿都没怎么上学,现在过得也不算太好,不能同时把妈妈和弟弟都搬到家里住,搬妈妈一个人吧,老人还不肯去。怎么能把傻儿子一个人扔下呢。“傻儿子在一天,我再老,也得照顾他一天。”这是86岁的她,唯一的负担了,但她得扛着。
51岁时,老伴离开她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她独自一个人照料傻儿子,已经35个年头了。
“我死了,或者他死了,这个担子才能撂。只要我俩都活着,就得扛下去。”所以,即便是生病,即便是病得很重很重,她也有顽强的信念支撑着爬起来给儿子做饭。疾病也害怕顽强的人吧?这个年龄的老人,病得再重居然都能自己爬起来。80岁以后的她经常犯起迷糊,记不清刚才热了饭,又去热一遍,有时甚至记不清自己住在哪,也记不住刚刚说过的话,但她记得二儿子去世时的每一个细节,记得他喊过的每一声妈。患了风湿的手指很疼,甚至端不住脸盆,还好,有好心的邻居、有好心的委员会(老人嘴里的委员会,就是居委会),有好心的亲戚们,不时地帮助和接济着老人的生活。
儿子傻,不会存钱也不会正常的花钱,街道照顾他扫大街的收入,都买了香烟和他喜欢喝的“水”(饮料)。他不知道要把钱给妈妈,但他看电视看到的所有女人都喊妈,生活中来到家里的女人也都叫妈,也许,这就是在傻儿子心里妈妈的分量!
她是孔贤民,住在所城里大街6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高伟通讯员王克胜)记者昨天获悉,为方便广大市民出行,烟台国际机场自5月20日起恢复烟台—太原航班。目前,每周一、日执行,时刻为SC4819烟台...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