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琳宋涛迟恒
张晓文摄影报道
行政服务中心
为老百姓服务的主力军
坐落在银海路23号的莱山区行政服务中心,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青年服务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光荣称号:省级“青年文明号”。
4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中心一楼大厅国税服务窗口,杰瑞集团财务部林女士正在一个服务台前等待购买认证发票。从去年6月份,林女士每月来此处办理业务5到6次,涉及税务登记变更、出口退税、抄报表等。“一般来说,十几分钟就弄好,感觉效率挺高的。”林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获知,这样的高效率来自于行政服务中心的首问责任制,市民到了大厅以后,第一个被问到的服务人员有责任解答市民提到的难题,如果是其业务范围以内的工作,须得直接办理,如果不是,就得把市民引导到相关服务台。
去年在大厅进门第一个服务台工作了一年的孙小雯,摘得了“团员示范岗”的荣誉。“整个中心40个青年里面一年评一次,一次只有这唯一一个名额。”当然,这块奖牌的获得意味着孙小雯每天要为更多的市民办理服务,意味着中午暂休期间她必须延时服务。“工作2年多了,跟刚工作那阵子比,现在脾气越来越好了,每次有市民着急的话,我先告诉自己不能着急,然后再劝他们耐心稍等,碰到年纪大的老人,一般都对其他人解释一下,优先办理。”孙小雯在10好服务台笑着对记者说。
莱山行政服务中心现在已经有19个部门进驻,而服务中心52名职工中,青年人占了40名。“中心通过推出服务绿色通道,整合资源,减少审批环节,方便市民,而青年群体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初步构建了一个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的服务大厅,成为展示区政府服务职能的一张‘名片\’。”莱山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会亭对记者介绍说。
在中心三楼婚姻登记处,今年26岁的刘雪正忙着给前来登记的李先生和马女士打印结婚证。“今儿是放假前一天,人不多,要是赶上情人节、七夕这样的好日子,预约的人特别多,我们不到七点半就要到岗。”忙完手头的工作,刘雪对记者讲起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正跟记者聊天的时候,市民曲先生拿着一堆材料说是要给女儿开未婚证明,刘雪上前接过材料,发现少了曲先生女儿的身份证,就叮嘱说:“您少了女儿的身份证,其他材料都还齐全,要不下午再过来办吧!”曲先生谢过后,转身离开。“有时候有些年纪大的人,不太明白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容易着急上火,你这边得态度好,热情接待,不能跟着一块生气吧。”刘雪说。
公路管理局
没有假期的“青年突击队”
说起莱山公路管理局,不得不提他们的“青年突击队”,冬天他们冲锋在清雪防滑第一线,其余的大半年时间他们又奋战在公路建设的最前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爱岗敬业、奉献青春的赞歌。
4月28日中午,记者见到张雷时,他正带领工友忙碌在莱源路施工现场。关于他的事儿,早已经传遍了整个公路局。今年3月底,张雷的母亲想儿子了,专程从威海老家赶到张雷现在的住处。由于那阵子工地太忙,老人家来了三天竟然没有见儿子一面。原来,每次张雷回家时,老人已经睡着了,张雷不忍心叫醒;每次张雷起床时,老人还在梦乡。到了第4天,老人干脆不睡了,坐在床头等着儿子回来,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见着日思夜想的儿子拖着一身疲惫走到老人跟前。“觉得挺对不起老母亲的,毕竟忠孝难两全,工作也不能耽误啊。”张雷说。
为了莱源路如期通车,今年大年初七,这支青年突击队已经开始机械检修保养、工地围挡修护。从正月初八至今,他们每天早上4点半出班,晚上有时得忙到11点多,除了下雨可以暂时休班,平时没有周末、没有假期。
而到了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这支“工程青年突击队”又转换角色化身“清雪防滑青年突击队”,坚持“以雪为令”,担当起全市清雪防滑行动的开路先锋,第一时间清理完毕保证观海路畅通。“今年年三十到初二,预报说有雪,我们都在值班,正月十五也是,一旦下雪,随雪随清。”多次参加防滑清雪会战的莱山公路管理局养护科科长张健对记者说。每到清雪时节,他们晚上只能睡在观海路沿线的宾馆里,一有雪情立马开工清理。采访中,一位做后勤工作的工作人员讲起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清雪中,由于持续降雪,室外温度都降到零下15度,即使是这样,突击队的队员们吃住都在车上坚守清雪一线。像这样的点点滴滴,在这支队伍里俯拾皆是。
“我们的队员一到夏天各个晒得黝黑黝黑,就是去相亲也没人敢要啊,只能等到冬天了,那时候皮肤最起码白一点,姑娘也容易接受啊!”莱山公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程飞笑着对记者说。
经济开发区团委
牵线搭桥助青年就业
建设大学生见习基地,莱山经济开发区团委为青年群体就业积极牵线搭桥。已经在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研发岗位上工作了3个年头的焉丽波,2009年从烟台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先是在东方海洋大学生见习基地实习了6个月。后来,因为她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被东方海洋直接录取。
采访中,焉丽波见习期间的师傅刘云涛对记者说:“现在的大学生,在实践上比较弱,他们大道理都懂,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太弱。”关于设立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初衷,东方海洋见习基地一位负责人说:“通过这几年见习基地的操作,我们和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建立起了良好关系,我们为学生提供见习锻炼乃至就业的机会,学校也给我们送来了大量人才,节省了企业的招聘成本,这是一个双方互利的过程,我们希望这项活动可以持续进行下去。”
莱山经济开发区团委通过在辖区企业中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作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见习基地,为青年学子们建立一个好的实习环境。不断加大培养指导力度、帮助大学生们提升职业技能、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切实增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同时,这也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通过见习培训可以很快上岗就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保证。
下一步,莱山经济开发区团委将完善健全与见习基地的沟通渠道,加大见习基地创建力度,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大容量的毕业生就业支撑体系,促使广大未就业毕业生在企业实践中锻炼成长,通过见习尽快实现就业。要争取所有的见习岗位常态化、固定化,所有见习岗位将依据见习人员的上岗情况滚动招募,即尚未招满见习人员的岗位将保持开放申请直至见习人员招募完毕;已经完成见习的岗位,在每一个见习期结束后也将重新开放,以确保更多的大学生得到机会。
新闻推荐
YMG记者刘鹏飞4月26日晚7点,一场学生个人专场音乐会在烟台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当晚的演出节目十分丰富,钢琴独奏、双钢琴演奏、萨克斯演奏应有尽有,在演出现...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