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晚报》创刊的时候,我大学毕业刚刚3年。光阴真的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我也往五十奔了。岁月匆匆,由不得人不感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被分配到一个拥有一千多职工的市属国有企业,从事宣教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那时候,正规大学生还是不多的,我们通常被称作“天之骄子”。那个时候的我,年轻气盛,曾经在办公室当着好多同事的面和书记辩论,让对方下不来台,真是初生牛犊啊。当时,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两块儿,一是对厂内干部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二是负责企业的对外形象宣传。每月出一期黑板报,一期橱窗,一期《奋进》厂报,还有整个厂区墙上的刊板。刊板有二十四块,是用排笔蘸着广告色写的。厂报先用铁笔在蜡纸上刻,然后用老式油印机印刷。
那时候,我报名参加了烟台日报社组织的第一期通讯员培训班,在日报上发表新闻稿件,还有幸结识了晚报创始之初的一批记者朋友。由于工作出色,那几年我相继入了党、提了干,评上了中级职称,又结婚生子,可谓春风得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好多同事相继调离了单位。我的好多理想成了泡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那段时间成了我人生中最无助的岁月。我没有勇气像别人一样自谋职业。但为了生计,我利用业余时间,开过出租车、当过保安员、干过装卸工,但都没有干长,又回到了单位。那段时间,《烟台晚报》却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上面很多文章都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鞭策。而我最关心的内容是广告。看广告,是为了从里面发现有用的信息,找一份兼职的工作。还别说,我后来到一家礼仪公司做推销员,就是晚报一则广告做的媒介。
虽然事业没有了准确的航标,但是我追求上进的信念时刻没有放弃。开出租车苦,但我能坚持连续开12个小时,跑500多公里;当保安难,但我能够大冬天顶着雪花在大街上巡逻;干装卸累,但我能够半夜两三点多钟起床,骑着自行车到海港卸箱子。如今说起这些,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动力。
后来企业改制了,我从政工部门调到行政部门,尽管也辛苦,但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了。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磨难造就了我,它让我成熟。
晚报现在已经走过了20年,我的孩子也20岁了。人说弱冠之年,代表着成熟,代表着一份责任。现在我看晚报可不是专看广告了,所有的内容,我全看,尤其是“烟台街”上的文章,真的有意思,它们触发了我的灵感,让我又拿起了笔。而今写下这些文字,一是为纪念晚报创刊20年,二是想给初涉社会的年轻人一句提醒:人生中没有过不去的坎,信念、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姜斌
新闻推荐
小老虎发威咬伤游客手指, 一口就“咬去”5000多元,小动物们这几天“集体”伤人
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徐颖钧“医生,你看看我这手,被小老虎咬出血了。”昨天上午,记者在烟台山医院急诊综合科看到,一位市民擎着手指急急忙忙来到外科医...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