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是稀罕物。
小时候,割麦子前,万第集上会有卖樱桃的,产自海阳东山的小樱桃。大人偶尔会买一点,三两角钱的,用手帕包好,小心翼翼地带回来,生怕把樱桃挤了。回家后也就是每个人吃几颗,“过过市”,品尝一下,一般下一集就不多见了。小樱桃口感很好,酸甜可口,模样也可爱,绿把红果,怪不得夸女子好看会说“樱桃小口”,就连白居易也拿樱桃夸自家美女:“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樊素和小蛮都是人名!
高中的时候,到同学家摘过樱桃。在岚子那一带山里,也是小樱桃,除了自己吃的,一个上午,没摘多少,“樱桃好吃熟难摘”啊。小樱桃好吃,但很大一个缺点,果肉软,不耐挤,不耐放。记得当年有个方子,把樱桃煮了放在瓶子里,可以涂抹治冻疮,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
到了烟台,吃上了大樱桃,才发现樱桃可以长这么大个儿,品种不同、味道也各不相同。从开始的长把红灯,到短把红灯,还有大紫,拉宾斯,美早,鸳鸯,水晶(黄樱桃)……名字都很洋,以至于我认不全,记不准。
有了飞机,烟台的樱桃也满天飞了。全国很多地方都产樱桃,很多卖樱桃的都说他们卖的是烟台樱桃。烟台樱桃真的很出名,为什么?
这和烟台开埠有直接关系。
中国本土的樱桃品种,就是那种小樱桃,大樱桃绝对是舶来品。我在地方志上看到过相关记载,通过网络,查到这样的一段文字:“大樱桃,源于欧洲甜樱桃,原产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我国甜樱桃栽培开始在19世纪70年代,据《满洲之果树》(1915年)记载,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引进首批10个品种的大樱桃栽于烟台的东南山;1880~1885年烟台莱山区樗岚村的王子玉从朝鲜引进那翁品种;1890年又有芝罘区朱家庄村的朱德悦通过美国船员引进大紫品种,这些品种到民国初期传到山东沿海各地。”
也就是说,大樱桃最初是烟台开埠后由美国传教士引进,在烟台种植的。烟台的土质、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樱桃的生长繁殖。水果除了品种,地理气候因素非常重要,比如烟台苹果、莱阳梨,北纬37°的葡萄等,都是自然赋予的美味,虽然果树可以广泛种植,但味道无法复制。同样的品种,产于烟台的大樱桃口感独特,脆、甜,色泽丰润美观,被称为“北方春果第一枝”;而产于其他地区的樱桃,果核较大,口感酸,外观也不丰盈。
樱桃模样好看,味道鲜美,营养也很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吃了可以美容强身,对防治痛风还有很好的帮助。每年六月初,是烟台的樱桃季,满城到处是卖樱桃的。这其中,有本地产的,也有周边运过来冒充原产地打销路的。根据个头、品种不同,价格相差悬殊,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我们常吃的就是红灯、拉宾斯和水晶,口感酸甜,果实汁肉饱满。除了吃,也可以泡酒,还可以速冻来年吃,也可以当冰棍吃。
几乎每年都会去摘樱桃,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大帮子人,去今儿姐在国路夼的山上,摘樱桃,吃农家饭。一院子的人,举着玉米饼子,吃着野菜、跑山鸡,喝着冰镇樱桃汤……那感觉,真好。
樱桃在很多地方被称之为“车厘子”,源于英文樱桃“cherry”的复数发音“cherries”。那年在广州白云机场,看到有卖樱桃的,问多少钱一斤,售货员说60多元,一颗要2元呢,没舍得吃。看来,我们生在烟台,有水果吃,还是很幸福的事情。
不过,樱桃性热,不能吃太多,尤其是容易上火比如嗓子疼的人。
今年,樱桃开花的时候下了一场雨,花粉被雨水冲走了,樱桃坐果少;五月份又下了一场冰雹,造成一些地区绝产。据说今年樱桃的产量只有往年的三四成,所以价格是历史上最贵的一年,但果农收入却大大减少了。
想吃,抓紧。樱桃季,不等人。
田南阳
新闻推荐
今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日。因为我成为了烟台晚报崇文学校小记者站的一名小记者。校领导和晚报的阿姨给我颁发了小记者证,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晚报的记者阿...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