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在人人向往这种浪漫惬意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那就是明天我们去哪里养老?
“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抑或是“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不管哪种方式,老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来颐养天年,子女也希望父母能够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目前,我区开工建设的全市规模最大的福利中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我区建区以来政府直接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区今年重点推进的六大民生工程之一。福利中心建成以后,不但可以解决市民“养老难”问题,还可以为老人提供一种家一样的生活氛围,真正实现安享晚年。
养老压力大———
3万老人仅3处敬老院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问题日渐突出。烟台市老龄办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烟台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6.3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38%,相当于5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老年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据了解,目前我区总人口为19.89万人,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30000余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15.08%。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说明我区的老龄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养老压力将大幅增加,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杨富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区一直都没有区级社会福利中心,而只有三家镇级敬老院,分别是莱山街道养老院、解甲庄街道养老院和院格庄街道养老院,而老年人的数量则在3万人左右。”而目前我区共有包括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在内的300多人需要政府出资供养。
“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了养老机构供不应求,许多老人需要提前预定、排队才能入住到敬老院。杨富强告诉记者,我区目前的养老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三处敬老院均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居住条件不很理想,只能满足老人们吃、住的基本需求。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目前仍有部分符合政府供养条件的人员因没有床位而不能入住,无法充分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和照顾,我区现有的敬老院相对比较分散,如果改扩建的话,不仅投资成本高,而且受条件所限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
投资十亿元———
政府全额兴建福利中心
近年来,莱山区委、区政府一直着力于改善民生工作,着眼于完善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着手于增强养老服务能力。通过对烟台市老龄化人口与发展进程的理性估计,决定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一处区级社会福利中心。
社会福利中心于2010年11月23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据了解,由于工程由区财政全额投资,工程进展相当顺利。财政供养公寓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外装修和设备安装。居家养老公寓、接待中心、介护式老年公寓、养生餐厅、医疗保健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建筑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砌体施工和水电管线安装。一期工程预计2012年底前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这将是目前为止全国县一级政府建设的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社会福利中心。
杨富强告诉记者,“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是我区建区以来由政府直接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项目总占地36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500张,计划投资4亿元。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除承担敬老院、光荣院等政府职能外,还将面向社会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代养服务,以满足和实现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需求。”
据了解,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占地达18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将设计3000个床位,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陆颖视察莱山社会福利中心工程时指出,福利中心的建设,充分体现了莱山区委、区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一项惠民生、解民愁、得民心的大手笔,是全国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的先进典型。
功能完备———
打造弱势群体救助平台
据了解,福利中心一期项目设计分为居住组团和服务组团两个部分。居住组团部分主要包括财政供养、居家养老、介护养老、介助养老等四个分区,共设计床位1500张。其中,财政供养公寓有床位468张,主要承担区敬老院、光荣院等职能,服务全区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流浪失散人员。介护养老公寓设计床位600张,主要代养社会上不能自理的老人。介助养老公寓设计床位292张,主要代养社会上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居家养老公寓设计床位140张,分为传统式和庭院式两种居住模式,着力营造和增强入住对象的家庭温馨感和环境归属感。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是政府救助弱势群体的一个综合平台,是需政府负责供养人员的一个“大家庭”。
服务组团部分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养生餐厅、行政接待中心、老年用品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和幼儿园。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保健服务,改善生活质量,丰富老人业余生活,改善老人的心态和居住氛围,真正实现“病有所医、住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少同乐”。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曾经是传统的居家养老观念。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宁可让钱遭罪,不愿让人遭罪”,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到养老院、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养老。如今,一对年轻夫妇供养4个老人、一个孩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的家庭甚至需要照顾8个老人,许多年轻夫妇都表示“压力山大”。养老已经不仅仅是子女的责任,是政府的义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据了解,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将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借助社会力量,打造国内一流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发展烟台市的养老服务事业。
新闻推荐
走进绿色建筑,关爱你我家园⑤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通讯员张伟)记者昨天从烟台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了解到,烟台市大力鼓励开发企业发展绿色...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