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内,山东海瑞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的降糖新药普兰林肽,进行到了技术攻关阶段。令总经理解洪福头疼的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所需精密仪器设备,单靠海瑞自身难以解决。不过经过园区内专家的研究攻克,新药的各项技术难点迅速实现突破。
像海瑞药物一样,高新区内的九成企业选择了与科研机构合作,16家金融机构为资金链保驾护航,管委将三成财政收入拿来支持技术创新。这种“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制度,正孕育着“烟台创造”的智慧力量。
与院士做邻居,企业告别“单打独斗”
国际生物科技园综合科研楼内,随处可见忙碌的科研人员。已经落户的30家企业已经按部就班工作,一旁的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神秘的实验室内,研究的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各种新药。“每个企业、每个研发公司都有创新点和技术优势,但是行业里的企业不可能全具备。生物科技园里边有个技术平台,可以将一家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整个行业,他们自己也有研发企业,做得非常好。”已经摆脱困境的解洪福告诉记者,科技园内聚集了像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这样的国家顶尖科研机构、政府和园区共同搭建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以及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个大平台下,企业可以和园区内的专家合作,使新药的各项技术难点迅速实现突破。
而这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近水楼台效应,让落户企业告别“单打独斗”。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小平告诉记者,国际生物科技园建成一年多时间内,已经汇聚了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美国哈姆纳研究所、同济大学等20多家中外知名研究机构。利用这个大的平台,把聚集起来的技术资源、产业资源,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共聚效应,为真正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供一个大的平台。
在高新区,像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这样的特色园区正在不断聚集。目前,高新区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各类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航天金宇航空装配机器人研发中心、哈美顿医疗器械(中国)研发中心等12家国字号大院大所和研发中心的先后落户,烟台高新区已然成为一个创新资源和要素“聚宝盆”。
有政策来吸引,“海归”博士来打工
硕士、博士乃至院士,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学历人才在科技园内有许多。
“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又欣是留德博士,研究领域为长效微球制剂和创新药物研究;生物技术中心负责人冯东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建设首屈一指;生物中试平台负责人窦昌林是留美博士,在抗体类生物药中试放大工艺研究方面技术一流……”说起产业园里的专家,杨小平如数家珍。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招商部经理李征告诉记者,目前入园项目已达到30个,其中一半以上的项目由优秀海归人才创办,涵盖生物制药、海洋活性物质等多个领域。“生物技术中心等9个公共技术平台已经开始运转,面向国内外提供技术服务。”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赵明介绍,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是山东省第2家国家GLP实验室,长效与靶向制剂研发技术中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园区汇聚30多名博士以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5名泰山学者、烟台市“双百”计划8人。“985”“211”大学同样随处可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设烟台北航科技园,同济大学烟台转化医学研究院将由同济大学派遣或招聘教授组成产业化教授团队,建设山东省干细胞资源库以及山东省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打造山东省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以及中枢神经药物的中心研发基地之一。
由管委来牵线,金融企业齐聚高新区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是维系生存的关键。近年来货币政策逐渐向稳健转变,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和资金成本压力,许多企业因为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无法周转、资金成本高等困难,面对订单不敢接单,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高新区财政局局长荆永杰告诉记者,产业园在制度的建设和平台的搭建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资金问题。为此,高新区从成立之初的零金融机构,发展到现在6家银行,2家保险公司,8家风险投资机构。在引进金融机构的同时,高新区管委还主动搭建金融平台,支持科技创新。
管委出资4000万元作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建信控股集团公司等多家战略伙伴投资1.1亿元,共同设立了规模为1.5亿元的山东省第一家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创投基金。目前,基金已对福建泉州恒泉化妆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投资5700余万元。
管委出资500万元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通过建设银行烟台分行的中小企业助保金业务平台,放大10倍的杠杆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5000万元的融资额度。目前,经区财政局、经发局、科技局共同推荐的山东华鼎等5家区内企业,已获得总额为5000万元的贷款,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管委出资900万元作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双兴创投等创业投资企业合作,成立了规模为3000万元大学生创投基金,作为天使基金重点投入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我们每年财政收入的30%左右是用在科技创新方面,这个比例是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在增长的。”荆永杰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昨日,2013级在职研究生烟台班开学典礼暨中国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烟台)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烟台在职研究生教学中心隆重举行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