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日下午举行的“名师讲坛”———“中考应对策略”中,烟台二中大礼堂水泄不通,近700位即将参加今年中考的考生和家长走进课堂。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坛中,王智刚不仅就如何复习,快速提高成绩等考生关注的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更向家长们做了一堂“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演讲。
考前60天,做最有效的事情
在中考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考生家长自然最为关心如何帮孩子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提升成绩。对于这个问题,王智刚建议说:“考前60天,一定要选择最有效的事情去做。”什么是最有效的事情?“多做题只是量的积累,会思考才是质的飞跃。”王智刚现场举了个化学题目的例子,告诉考生和家长:“学会思考就是结合题目给的条件,善于用自己熟悉的知识解决陌生的题目,合理推理,最后得出结论。这是在考前60天时间内,考生应该着重培养的思考方式。”
至于具体学科的复习方法,王智刚建议说,除了勤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总结。“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王智刚说:“站在学科的角度思维,融会贯通学科的精髓要义,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家长询问是否应该坚持题海战术,对此,王智刚的解答是,选择三类题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后一类是自己以前做得比较慢的。“一道题的解法中蕴含的学科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形成一类问题的解题理念,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王智刚现场传授他认为最有效的解题方法的学习。
报考志愿,更应选择教育理念
中考与高考一样,考前准备和考后志愿的选择同等重要。在当日下午的“名师讲坛”中,王智刚对这一问题也做了系统性的阐述。首先他告诉家长的是,要充分享受市区的教育资源,每个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市区几所高中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大家的要求。
市区内的学校该如何选择?第一肯定注重学校的影响力,而在影响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就该考察学校的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个性化素质发展。“关于教育有很多至理名言: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希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滋润……这些说法都有其共同的观点: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王智刚说:“在小学初中两阶段,办学崇尚严格主义;到升入高中部时,则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会场上,王智刚现场为大家展示了一组照片,都是烟台二中师生平时的互动,有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时的评语,有学生随笔中的个性化心情感言,也有高考前班主任老师给班里每名学生亲笔写的鼓励信。从中不难发现,二中高中课堂的标新立异以及师生间的融洽氛围。
“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而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王智刚说:“关注过程淡化结果,量变引起质变。从这方面来说,为孩子选择先进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
学生备考,家长表现很关键
除了教考生如何在最后两个月合理分配时间外,王智刚将当天演讲的重头戏放在了和考生家长如何理性帮助孩子备考的方法介绍上。“先期和王老师商量演讲重点的时候,我们觉得与教孩子如何备考相比,家长更需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式,这点在帮助孩子备考的时候尤为重要。毕竟,考生在学校会有老师科学的辅导,而在家里有时候家长不恰当的关心方式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烟台二中副校长张仁平告诉YMG记者。从演讲的结果说明,王智刚在讲解这一篇章的时候,台下听课的家长不时点头称是。活动结束后,大家围着老师探讨的,也多是这一方面的内容。
“孩子最希望父母能做到的五件事:1.成绩考不好时,不骂我,而是在我身边帮我找出错的原因;2.不随便在别人面前说我不好、不乖;3.不要求我像谁一样学习,我有我的特点,不需要模仿别人;4.尊重我的看法,听完我的意见再说话;5.在我面前不吵架、不撒谎。”讲坛上,王智刚跟现场的家长分享孩子们的心声。当上述文字出现在现场的大屏幕上,与会的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响起了掌声。而后,王智刚又针对考前的特殊时段,对家长们做了进一步的嘱咐。“不要过度焦虑和过度关心。我们的情绪会直接传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只要按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会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近,最后达到目标。”王智刚建议说:“不必盲目攀比和期望过高。理性的家长要多对孩子进行纵向的比较,守住一颗最可贵的平常心,就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末了,王智刚还提醒考生家长,不要唠叨不休和忽视沟通。“做孩子的听众,孩子在你面前说的越多,你对孩子了解的就越透彻。充当孩子的出气筒,有时你表现得越弱势孩子反而表现得更坚强。”王智刚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汪进东)为推进学校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发现身边的感动、颂扬身边的感动、体验身边的感动,在校园中广泛倡导弘扬正气、颂扬真情、健康乐观...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