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邹春霞)城市建设有啥新思路?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烟台市委以集体提案的形式发问“城市建设”。记者昨天从提案答复中看到,下一步烟台市城市建设加大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构建地下管沟,打造城市特色,拉开发展大框架,使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交通路网拟建新的东西向主干道
受地形限制,烟台市东西向的主干道较少,交通高峰期比较拥堵。为改善此现象,烟台市今年又安排了几个大的道路项目,继续优化老城区交通网络。
总投资8.5亿元的胜利南路南延项目目前全面启动。该项目将打通烟台最长的3公里长隧道,对市区车流予以分流,减轻红旗中路、红旗东路交通压力;在立体交通设施方面,烟台市投资7亿多元实施大海阳立交、机场路立交桥二期等立体交通设施,增强立交通行能力,改善市区道路拥堵状况。另外,全力打通红旗南路、双河东路、凤凰东路3条“断头路”,使路网疏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今年,烟台市还加快推进机场东路、长安路等3条主干道路的建设,继续实施桂山路、富甲西路等6条红线外配套道路,新建隆南路、桐林路东延等9条红线外配套道路,同步完善城区主次干道。
此外,根据市政府为民服务实事安排,市住建局将在去年实施15处路口渠化和5处停车场建设的基础上,再投资1000万元对芝罘区和莱山区12处路口进行渠化改造,投资500万元在市中心规划建设2-3处大型停车场,以进一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下一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将按照市政府的统筹安排继续加大道路建设力度,在完善红旗路、提高其通行能力的同时,力争建设新的东西向交通主干道,进一步增强区级融合,缓解交通拥堵。规划部门将对红旗路以南、港城东西大街以北、化工南路以东、观海路以西区域的道路网进行规划调整。红旗路与港城东西大街之间的距离约6公里,考虑中心城区南部远景交通发展的需要,将在红旗路与港城东西大街之间增加东西方向的道路,以解决市区南部地区路网密度过小的问题,缓解红旗路的交通压力。
地下管线逐步推行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给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各种地下管线,被称作城市“生命线”,烟台市的地下管网总长度已达上万公里。以前,由于管线建设各自为政,计划性不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城市“马路拉链”、管线“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改善这种现状,市政府出台了《市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以进一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市住建局表示,目前,烟台在进行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全部按照规划部门的要求,将地下管线设计统一纳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建立起联动机制,主动与各管线专业部门沟通协调,做到各项管线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实施,按要求预埋支管、接口以及横穿道路的管道等,减少了后期破路埋管的几率。
今后,烟台市还将借鉴北京、上海等综合管沟建设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综合管沟的应用,逐步推行烟台市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的建设。
城市特色两街区改造公有大单位征收已启动
烟台600多年的海防文化和150年的开埠史,凝结在朝阳街、所城里两个街区,这两条街区是烟台城市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反复研究及修改,目前,规划方案已报经市政府研究通过,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功能先行”的总原则,综合考虑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改善居住环境三者的关系,对两个街区进行改造整治。
其中,朝阳街区按照“全面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再造海港历史文化景观、完善街区商业旅游氛围”的原则,打造“开埠历史文化休闲度假街区”;所城街区按照“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传承胶东民俗文化、延续传统生活气息”的原则,打造“海防卫所与胶东民俗体验街区”。
目前,烟台市已对两个街区近3600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启动了公有大单位的征收工作。下一步,将逐步启动其他房屋征收和试点修缮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程凤通讯员于荣光王艳火)记者昨日从福山区交通运输局获悉,投资2200万元的林门线下穿蓝烟铁路立交桥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完工。林...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