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学了,开学经济自然升温。各大商场、手机卖场、眼镜店都不难发现学生和家长忙碌采购的身影。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以往“准大学生”是开学经济消费主力军外,小学生中学生也不甘示弱。
YMG记者宋晓娜实习生姜雯
四年级学生买iPad
记者昨日采访发现,现在很多超市已经划出专区,各种文具、书包、高档电子学习用品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选购。在位于莱山区的佳世客商场内,带儿子来买学习用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在文具店转了一圈就花了200多元钱。“书包110元、多功能笔盒36元、水彩笔28元、自动铅笔10元、笔记本五本20元……”李女士一一道来。“现在学生用品在样式、款式上都很新颖,学生喜欢的文具都是好玩的。”售货员孙女士表示,要品牌还要好看好玩,价格自然不便宜,“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比较好,家长对孩子学习用品也都很大方,不管价格多贵,只要孩子要,家长就给买。”
采访中,也有很多家长对记者表达了无奈。“像书包、本子、笔这些学习用品,每个学期开学孩子都要买一套全新的。今年孩子还想要平板电脑、英语学习机,因为看到别的同学有。”刘女士说,女儿今年开学读四年级了,孩子说班里好多小朋友有高档的英语学习机,还有iPad,吵着也要买,刘女士虽觉得学习用具不应攀比,但是为了孩子学习,仍很大方地给孩子添置了一台平板电脑,不让孩子输在“硬件装备”上。
开学“三件套”变“多件套”
“妈妈,上大学给我买辆车吧。”刚考上烟台大学的于同学一直在向父母申请买车。于同学告诉记者,他和几个同学在假期里拿到了驾照,希望能够开着新车入校园,而父母始终没有答应。“买车倒是小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油钱、保险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于同学的母亲说,“我们也不希望孩子在校园里炫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家长对汽车这样的大部件有所顾虑,但对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一般都能痛快地掏钱购买。家长张先生说,孩子读高中时太辛苦,现在考上大学,给他买些数码产品是一种补偿也是鼓励。
手机、相机、电脑,这是大学新生传统的“三件套”,不过走访中记者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开学所带的已不止“三件套”了,正在慢慢向“多件套”演化。另外,电子产品的档次也在不断升级。“前两年,学生上大学都是买一台卡片相机,现在来买的,直接出手就是单反相机。”鸿运摄影器材行经理李堂辉说,“卡片相机一般在1000-2000元左右,而低端的单反相机也不过3000多元就可以买到了,这个价位大多数家庭可以接受,所以都会给孩子选择单反相机。一些建筑、摄影专业的学生,甚至还会购买上万甚至数万元的高端单反相机。”
【理财建议】
盲目攀比不可取
一次性在数码产品上投资近万元,再加上学费,住宿费等杂费,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有着一定的压力。
教育专家提醒,过度的“开学消费”就是“开学浪费”,学生和家长都应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和家庭承担能力。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负担小一些,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端产品是可以买的。但是如果家庭条件有限,不建议为孩子花费过高。超出消费能力,会给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孩子产生盲目攀比的心态。
另外,家长还要做到两点:第一,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第二,家长要肯定孩子身上的长处,让孩子不靠外在条件来满足自己,重视内在修养;第三,家长以身作则,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新闻推荐
速度青年路12小时大修完, 全长共850米(南大街—新石南路路段),今天市民可走“溜光大道”上班
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葛永超郭菲路璐摄影报道昨天上午,市区南北主干道青年路(南大街—新石南路段)进行沥青罩面施工。原计划工期是凌晨4点开始,到晚...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