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初阳摄影报道
在芝罘岛东口附近的海面上,有一道独特的海上景观:渔排网箱成片串联,养殖小屋随波起伏,宛如一座漂浮的“村庄”。“村民”吃在海上,住在海上,劳作在海上。海上“村庄”面积3000多亩,有230余户海上板房,居住着2000多个“村民”,他们主要是利用网箱进行海参养殖。在这个“村庄”里,户与户之间有水道相连,宽阔的水道是“大街”,狭窄的水道是“小巷”,每户“村民”都有自备的小船出行。27岁的王志强,在这里投放了162个网箱养殖海参苗和成品海参。“这个港湾的地理位置很特别,三面是陆地,一面是出海口,平时风平浪静,潮流平稳,饵料丰富,很适宜海水网箱养殖。”他眉梢上写满笑意。每年的4月底到11月底,“村民”们都要吃住在海上,白天耕海牧鱼,夜晚枕着波涛入眠。他们居住的小屋,搭建在塑料泡沫浮球上,每个小屋上都安装有风力发动机、基本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平日里没有特殊情况,王志强很少上岸,除了工作,他就是坐在小屋里上上网,看电视。“其实,住在海上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晚上遇上风浪,整个板房都在晃动,头晕目眩的,根本无法入睡。”“这里的人们在付出辛苦的同时,也在示范着新型网箱养殖海参技术。近几年,烟台市积极优化养殖产业结构,鼓励利用养鱼网箱资源大力发展刺参网箱养殖产业,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刺参养殖取得成功,网箱养参成活率达到97%以上,走出一条生态高效渔业之路,真正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王宏亮说。
靠养殖为生的“村民”们,每年能创造年产值超亿元的水产经济。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走在阡陌纵横的回家路上。
村里有个警务室,民警庞全峰在这里一呆就是4年。
“村民”们吃住都在海上。
新闻推荐
开发区开通民生热线“6612345”, 涵盖了政务服务方面的咨询、求助、投诉和建议等功能咨询、求助类5日内解决,投诉、建议类15日内解决
YMG记者李少鹏通讯员马双军郭传义“您好,这里是民生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昨日上午,随着话务员接通第一个市民来电,烟台开发区“6612345”24小时民生...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