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作为一种最传统、最简便的健身方式,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早已日渐兴起。在小区周围慢跑,或在马路上小跑,或者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跑得距离长一点,或者短一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要跑起来。有人说,跑步是为了健康,有人觉得跑步能带来快乐,更多人觉得,两者兼而有之。
月初时,烟台举行国际马拉松赛,记者采访了几位跑者,他们已经把跑步当成了生活常态,跑步已经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中,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跑起来,就是保持我们身心健康快乐的法宝之一吧。
田同生:人生第28个马拉松在烟台
“今天烟台是个大晴天,空中飘浮着一层白雾,酒店门口的旗帜耷拉着头,没有风。6:20吃早餐,7:00统一乘大巴车到起点。”这是田同生9月7日清晨发的微博。
田同生是来烟台参加9月8日举行的2013烟台国际马拉松赛,这是他人生的第28个马拉松,也是他在美丽港城参加的第三个马拉松。与以往来烟不一样的是,已经迈入花甲之年的田同生这次的任务是陪跑,他带来的100余名马拉松爱好者当中有20名“小伙伴”属首次参加烟台国际马拉松全程跑,田先生要陪他们跑完全程。田同生说小伙伴们把“第一次”都献给了美丽的烟台,记者也笑着说,小伙伴们的第一次也给了您,这也是很让您欣慰的事,田同生听后哈哈大笑。
马拉松陪跑,是一项挺累的活儿。陪伴别人跑马拉松,有两种角色———陪跑和兔子,不同的叫法代表了不同的含义:陪跑不设定自己的成绩,而是根据对方的情况做调整,兔子则设有固定的目标成绩;陪跑不仅是跑,更要负责对方补水、补能量事宜,兔子只是领跑,其他一概不管;陪跑一般陪的是以往熟悉的跑友,而兔子带领的大多数是陌生跑者。而田同生属于后者。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田同生说他已经由一个马拉松奔跑者变成了马拉松推广者,这是理想转变之后带来的个人目标的变化。田同生起初是个登山爱好者,2005年,田同生和山友们登上了海拔5355米的四姑娘山的顶峰,同年,他们成功登顶了玉珠峰,时年52岁的田同生同时刷新了中国登山者登顶年龄纪录。2008年,在攀登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的活动中,田同生功亏一篑,在7450米的高度放弃登顶。事后他在总结时,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耐力不足。而长跑则是训练耐力的最好方法,为了重攀高峰,田同生开始练习跑步,慢慢地,跑步开始融入他的生活。2010年,他在厦门完成了个人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耗时5小时34分12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田同生与烟台马拉松有不解之缘,首届马拉松他就自己参加并跑完全程,第二届时,他因为事务繁忙,就让弟弟弟妹来参加,去年烟台办第三届马拉松时,他带着数十人的团队来参加。而这一次,他又带了近百人来参赛。他说自己喜欢上了推广马拉松,用他的话说就是,“在中国推广马拉松,在马拉松上推广中国”。田同生还参加了在希腊、美国、日本等国家举办的马拉松,奔跑在近42公里的赛道上,身披国旗,那是一种荣耀。也正因为如此,田同生给自己设定了三个目标:陪同100个伙伴跑完人生首个全程马拉松;推动100个企业家跑全程马拉松;在100个城市里跑完全程马拉松。
田同生最后说,烟台具备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先天性条件:城市温馨,气候适宜,温度恰好,赛道美丽。田同生表示明年一定还来,并且要带超过100人来参加。跑完马拉松的当天晚上,田同生已经飞回北京,10月中旬,他还将飞赴美国芝加哥,去那里参加有4万人进行的马拉松跑。
张然:我跑步,我健康,我快乐
烟台举办国际马拉松赛那天,张然提前一个小时来到现场,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小伙伴们和十几个同事。看见记者,他首先做了一个健美运动中常见的动作:展示他的胸大肌。然后又背对记者,在单杠上做了几个引体向上,后面同样凸起的肌肉让那些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有个小伙伴揶揄张然说,你这是来练健美的还是来跑步的?张然说,听说跑步可以塑型,我想让这身肌肉更加有爆发力,就健美、跑步一起抓。其实他这是开玩笑,后来他对记者说,他是个喜欢跑步的人,一天不跑都难受,和小伙伴们一起跑步,不但锻炼了身体,更找到了友谊和快乐。
和张然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同事们,他们都是山东航空烟台分公司的员工,这次来跑步的有飞行员、有空中警察、也有地勤人员,十几个同事在5000人的队伍中不算声势浩大,但他们骄傲的姿态、夸张的动作也带动了周围跑步者的情绪。发令枪响后,一群人叫着喊着,朝前跑去。
跑回到起点后,张然满身汗水,一脸兴奋。他得意洋洋地说,这次感觉很妙,在滨海路的两侧,空气清新,跑起来还能呼吸到大海的味道,那些松林也让人心旷神怡,绝对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在大自然中跑步的乐趣。在这样的环境里跑步,跑十公里一点都不费事,下次要和同事们跑半程马拉松。张然说,这么多人来参加比赛,在冲刺的时候将自己最后的一点气力爆发出来,然后坐在终点处大口喘气回味跑步时的感受,那感觉棒极了。
后来,张然偷着告诉记者,自从爱上跑步后,酒量大增,每次休班在家,小伙伴们都会凑在一起乐呵一下,“有好几次,他们都喝得晕乎乎的,我还倍儿清醒,很有点傲视群雄的自豪感。”
郑楠:下一个目标是全马
“身体和精神都特别兴奋,状态很好。2小时03分的半程马拉松成绩自然不能跟专业运动员相比,但是我很满足。”说起参加2013烟台国际马拉松赛的经历,今年29岁的市民郑楠跟记者回忆说:“我的下个目标是全程马拉松,为此我给自己制定了训练计划。跑步要靠坚持,我已经爱上了跑步。”
郑楠是旭冉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跑步,对他来说是个偶然。“从小喜欢体育运动,却排斥跑步。”郑楠说:“毕业后,工作渐渐忙了起来,身体越来越差。后来买了跑步机,开始在家里跑步锻炼。后来在微博和网站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跑步的分享,就试着在户外跑了起来。”虽然是试试看,但是郑楠的跑步却一发不可收拾。
从最初的3公里,逐渐提升到5公里、8公里,再到后来的10公里、半程马拉松,郑楠一步步挑战着自己的极限,挖掘自己的潜力。报名参加烟台马拉松之前,郑楠的跑步距离一般在7公里左右。为了能跑完烟台马拉松的半程比赛,他狠狠地逼了自己一把。一个周末,他将车停在了烟台大学,然后开始往牟平方向跑去。“往牟平方向跑,我要回来只能通过跑步或者徒步,即便想打车也不是那么容易。”郑楠说他的初衷:“不狠狠地逼自己一次,不知道自己的潜能。”第一次10公里的尝试,因为没带补给水,最后3公里郑楠以徒步回归结束,但是他意识到了自己有能力跑完10公里。此后的训练,全部以10公里为基本路程。
郑楠说,跑步改变了他的生活。“大家每天都很忙,然后就会以此为借口不锻炼了。自从跑步之后,我晚上推掉了很多应酬,每天晚上7点不出去跑就觉得浑身难受。再就是,跑步的过程中能让人忘掉杂念,专心做一件事。跑完步的第二天往往身体疲劳,精神却很好,而且工作效率会提高,这都是跑步给我带来的好处。”
烟台马拉松是郑楠跑步生涯的新起点,如今,他的目标已经调整为全程马拉松。“‘烟马\’的时候,发现身边很多年纪比我大的人都参加全程比赛,我要向他们看齐。”郑楠说,他以后还要去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其他城市举办的马拉松,做一名真正的跑步践行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鲲)记者昨天从烟台市气象台获悉,今天白天到夜间,烟台市区和海阳、莱阳、栖霞等有小雨,市民外出时最好带上雨伞。昨天港城天空湛蓝,阳光灿烂,...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