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马银涛
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的规定引起了港城市民的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大讨论。随后,9月5日,教育部网站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2013年9月4日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对比《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2013年8月21日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略有修改,其中,将“不留作业”修改为“减少作业”,并提出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五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连日来记者调查了解到,家长们对于“减负”条例态度褒贬不一,许多家长担心的是“减负”后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升学。
到底该不该留作业家长反应不一
新学期开学,小洪远(化名)上三年级了,从开学到现在,他每天放学后都要做将近一个小时的作业,这让妈妈李女士非常不适应。“我们孩子在一二年级基本没有作业,老师留作业也主要是背诵和口算,但是现在孩子每天都会有写、背和预习的作业。我看多数情况下,小洪远都是在重复已经学会了的知识,比如,某个字会写了,可还是要重复写很多遍。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李女士认为,学校应该实行弹性作业制度,不能“一刀切”,有的孩子学得快、记得牢,就可以省去做作业的时间,去做别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阅读和社会实践。“不留作业?那怎么行!”与李女士的想法不同,市民赵女士的孩子今年也上三年级,她却觉得作业布置得太少了。“我看孩子的作业,一个生字最多也就是写5遍,这比我们小时候的作业少多了,要是再取消作业或者少留作业,怎么能记得牢固?再说,小学不留作业或者少留作业,等上了初中,一下子增加到7门功课,孩子们哪能适应?”赵女士表示,如果“减负十条”真的实行,她将会根据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自己给孩子布置相关的作业,或者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上课。
家长徐女士也认为,孩子没有作业或者没有统考固然没压力,但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再说,光一至三年级不考试,中考、高考的压力依然还在,规定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学校减负,家长都要在课外想办法。学校减得越多,家长加得越多,结果受累的还是学生。徐女士坦言,升学体制不改革,减负难以落到实处,“你不去补习,别的孩子去补习,这样就拉开距离了,升学压力太大了,减负在这种条件下很难落实。”
弹性作业对教学效率提出高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该不该留作业,星海艺校江秀娟校长表示,教育部给小学生减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整个小学阶段都不留作业未必是件好事。俗话说“不动笔不读书”,就是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书写的重要性。她认为,适量的作业不仅可以起到巩固课堂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延续了孩子白天在校期间的学习。她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每篇课文里的生字有10个左右,如果只靠在课堂上的学习,学生不容易记住,回家写一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也能帮孩子练习书写。另外,现在教材普遍偏难,课后如不加强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就会不到位。
葡萄山小学的王永庆老师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他也认为,三到五年级学生应该有书面作业,否则,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他表示,这件事不能一刀切,与其规定不留作业,不如实行弹性作业、分层作业。比如,对那些学得很扎实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延展性的作业;对知识掌握不牢的孩子,老师需要布置一些巩固复习的作业。现在王老师主要负责教授四年级的数学,他布置的课后作业分为“选做”和“必做”两部分,另外还有“数学DIY”等需要同学们动手的实践作业,这样的作业结构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王老师表示,如果小学阶段没有作业,孩子一旦上了初中,很难适应那种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教育是有固定规律的,记忆同样有规律,不管什么政策都要符合教育规律。王老师告诉记者:“不留课后作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有些知识,孩子不练习不容易掌握,这样就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老师课件的准备、课堂上的节奏、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力等等,只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能达到这个水平。不留作业又要使孩子全盘消化所学的内容,师资力量是个关键问题。”
自主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被评为“齐鲁名校长”的毓璜顶小学王洪利校长,一直是烟台市作业改革的先行者,对于此次教育部的“减负十条”,王校长有着自己的看法。“不留作业肯定不行,但是留什么作业,怎样留作业,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思考的问题。”王校长表示,从事了十多年的作业研究,他越来越觉得,机械地留作业是不可取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只有发动起学生们的主动性,才能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作业不是只告诉孩子们‘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学什么、怎么学\’。这样的作业才会有价值,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多年来,王校长一直在推广自主性作业,他认为自主性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个性,较好地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基础。例如:语文作业中的“最佳亮点”,数学作业中的“数学生活园”,作业内容学生无处可抄,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得不自己动脑思考,由过去的“抄作业”改为“创造作业”。完成此项作业学生们往往呈现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丰富的创新意识。“只有学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在做作业的过程,只有‘思考\’才是最有效的,学生们会因思考的习惯而终生受益。”王校长说。
教育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改变评价标准
烟台市教育专家则表示,此次的“减负十条”只局限于小学,而课业负担和应试教育不仅存在于小学,还有初中和高中,所有的家长会考虑到孩子升初中、高中、大学的长远计划,如果没有更具连续性的减负计划,高中、大学录取学生依然看成绩,学校可能阳奉阴违,家长可能变本加厉,“减负十条”规定就很可能流于形式。另外由于评价体系不变,中高考依然用卷面分数作为唯一选拔标准,学校减负,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班,这不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增加家庭的教育焦虑,比如担心选择的培训班质量不高会影响孩子的竞争力。
专家认为,减负的关键之一在于改变评价标准,如果对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趋于多元化,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排多条队进行较量,“不像现在全国学生都排一条队,队伍很长,学生也都拼命往前挤,学业负担当然也就重了,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才能切实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一轮明月高挂,各味月饼飘香,中秋节的味道越来越近了。这个假期,烟台海昌鲸鲨馆装扮一新,在一片温馨和睦的气氛里,最小“萌”熊Pezoo和最大鲸鲨引领馆...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