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离开四川老家,来到第二故乡烟台,实现了做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梦想。今年“4·20”雅安地震后,一个月内我先后三次进入芦山、宝兴等地震灾区,将灾区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真实故事,传递给读者,用文字为四川芦山与山东烟台搭起“连心桥”,两次为灾区学校送去烟台人民捐赠的40多万元爱心款物。
芦山地震发生后,来不及与家人详说,昼夜疾驰,于地震当晚抵达雅安,接着又挺进芦山。烈日下,风雨中,一趟又一趟穿梭在废墟中和帐篷里。白天现场采访,晚上熬夜写稿,目的就一个:让烟台市民第一时间从报道中了解灾情,感知灾区群众在大难中的不屈与坚强。进入芦山第三天,才接到父母电话,父母从报纸上得知我又去了地震灾区。
在芦山灾区采访,我特别关注学校,每到一处,总会向采访对象打听,当地是否有学校?学校受灾情况如何?到芦山的第一天,冒着强余震的危险,我在徒步前往震中龙门乡途中,一所学校映入眼帘。进入校园内,看到学校墙壁有多处裂缝,实验楼内,一些教学设备损坏,校长杨成春正召集教职员工召开地震后第一次校务会,并安排老师拉好警戒线,防止群众进入开裂教室,以免因余震引发意外。在采访中得知,这所芦山县升隆中心校是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有学生500多人。2006年,香港爱心人士高占梅资助学校20万元,学校才有了崭新的教学楼。“5·12”汶川特大地震,学校教学楼主体完好,相关专家鉴定后同意继续使用。“4·20”芦山强烈地震加重了上次地震对教学楼的损坏,能否继续使用,有待专家鉴定。老师正为学生在哪里上课,急得团团转。
进芦山第二天,又在采访路上碰到芦山县太平中学一名老师,得知该学校的教学楼、电脑机房受损严重的情况后,随后立即赶往采访报道。
芦山灾区学校损毁严重的报道在烟台见报后,引起了烟台各界的高度关注,四川商会烟台分会所有在烟台的四川、重庆籍爱心人士及烟台的爱心读者纷纷解囊相助,定向资助记者笔下的芦山县太平中学和升隆中心校。
5月2日,完成灾区前期10天的采访,返回烟台。疲惫还没完全从身上驱散,5月4日,山东省四川商会烟台分会表示,他们将把所有在烟台创业工作生活的川渝同乡捐款27万元(含威海川渝商会12万元),要定向资助芦山县太平中学,希望我能随同到芦山。
5月5日清晨,我再赴芦山,临行前,12岁的儿子紧紧地拥抱着我,将一串平安珠套在我的手上:“老爸,我和妈妈等你平安回来。”那一瞬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5月19日,我又一次赶赴芦山,同《今晨6点》副总编辑李攀和烟台喜旺集团员工代表一道,将20万元爱心款,送到芦山县太平中学和升隆中心校。
三进三出雅安地震重灾区,我不过是做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虽然冒着生命的危险,却通过我们的新闻作品为烟台、雅安架起了一个爱心的桥梁,传递着烟台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新闻推荐
□曹洪涛昨日立冬,真正的冬天离我们不远了。几天前,去银行交暖气费,排队时听人们抱怨着:暖气费贵、暖气不热、交个钱还要排队……一老者忽然发话:现在有暖气不错了,你...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