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节俗可追溯到很远,唐宋时期就很兴盛了。烟台境内元宵夜观灯、耍灯、赛灯也是古已有之。这里说的两则上元节佚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日伪统治下的烟台,虽然民生凋敝,日子过得艰难,但元宵佳节,人们还是不忘沿袭传统,苦中作乐,想方设法闹花灯。
北大街上有一家商铺,搞得很别致,门首挂的两串灯分别绘制着十二生肖,龙会舞,鸡会飞,马会跑,各逞其能,栩栩如生;又在墙上贴出一张画,画面上是一只大黑狗,旁加小注:此画为谜画,打一字,试猜者进店任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猜中者另有奖品。一时引来不少人围观。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是不见猜中者。隔了好久,忽有一人连声喊:“有了有了,我猜着了!”商铺伙计忙问:“你猜着了是啥字?”那人却不应。再问,还是缄口不语。这时,商铺老板闻声出来,朝那人拱一拱手:“这位先生请进小号领取奖品!”直到此刻,方有人悟出谜底:默。制谜者别出心裁,猜谜者聪明狡黠,谜底揭晓,皆大欢喜。
还有朝阳街上的一家商铺,更是匠心独运:门前条案上放一小酒壶,一把菜刀,旁边竖一纸人,纸人身边压着一沓钞票———这是摆的是啥阵势?一旁的大灯笼上写有说明文字:案上实物为谜面,谜底打俗语一句,答对者一切自便。这谜自然也是颇费思量的,不易猜,就吸引人,一时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良久,忽见一人挤到条案之前,拿起酒壶,一仰脖喝下,又顺手操起菜刀,抢过钞票,砍翻纸人,便钻进人群想溜。众人回过神来,有好事者一把揪住那人不放,高喊:“捉贼捉贼!”一片喧哗声中,店主微笑着走出来,摆摆手让放人,说:此人答对了。大家看他是不是“酒后行凶,图财害命”啊?众皆恍然大悟,个个捧腹大笑。
原来,猜谜者、捉贼者皆为这家商铺的伙计假扮,像是演一出小品。不知这小品的剧本创意和幕后导演是谁,只能说这人太有娱乐精神了。这种不拘一格的闹元宵,一定让观者久久难忘。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邵俊成王仪萱YMG记者曲彩云)日前,东山街道福山路社区举办了元宵节大联欢活动,猜灯谜、京剧演出等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社区...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