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行谋篇布局。而创新发展,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建议》指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由此可见,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而是涵盖了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把创新作为贯穿“十三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理念,这还是第一次。那么,这几个创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活动不竭的精神动力。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所讲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创新,实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崭新概括,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采取了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和资源紧张等问题,随之也出现财富积累缓慢、投资效益递减的趋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呈个性化、多样化态势,如果不及时转型为创新驱动,则这种增长可能因为缺乏创新支撑而走向发展的终结。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中,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创新上升到了第一位。我国现在处在由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过渡时期。为充分发挥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作用,《建议》把创新提高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的新高度,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最终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突出体现在:一是培育发展新动力。消费、投资、出口,这是“需求侧”的三大动力,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动力,即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供给侧改革要坚持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重点是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化解房地产库存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求侧改革方面,强调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加有效投资;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由原来的大进大出战略转变为优进优出战略。二是拓展发展新空间。通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群以及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的建设等战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通过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及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等战略举措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通过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通过壮大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三是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要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等等。明确科技创新重点,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让领军人物有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等。四是构建产业新体系。创新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工业,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新服务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五是构建发展新体制。从宏观制度看,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从企业制度看,要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从市场制度看,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六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决不突破民生与金融风险的底线。“十三五”时期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通过以上战略部署的落实,创造出我国的先发优势,加快形成高端引领的发展格局。(作者为烟台市委党校教授)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通讯员马双军邱晰宫晓云)11月28日,“业达·兰天使众创空间”启动仪式在烟台开发区举行。仪式上,北京安芙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市...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