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家庭医生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儿。那么,烟台推行家庭医生以来效果如何?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有哪些不同?市民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认可?为一探究竟,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渐推广
“有了家庭医生确实方便了,身体哪里不舒服打个电话医生就来了。”通伸社区的刘大妈深刻感受到了家庭医生带来的便捷。昨日,她又打电话给她的签约医生张大夫,这两天她感到头晕恶心,血压也不正常,特意请她的家庭医生张大夫到她家去看看。
如今,打个电话,社区医生就能上门服务,这在烟台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现实。
2012年7月,烟台市开始大力推行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正式启动。芝罘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专业人员为各自片区的家庭和居民提供上门随访、全科门诊等医疗服务。一年之后,烟台已经有20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服务72.76万人。“我们的家庭医生全部具有全科医生资质,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每人负责范围不超过200户居民家庭。”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部分家庭医生“不被市民买账”
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市民对家庭医生并不是“很买账”。市民孙女士长期血压偏高,几年以来,每隔半个月要跑到离家五分钟的社区医院看病。但她每次都是自己挂号,从没关注过“家庭医生”。
事实上医生们也很头疼。在签约的过程中,有些市民会直接“拒签”。“主要是年轻人。”医生们表示,一些“拒签者”觉得有病直接到大医院看就行了,另外也有人不信任社区医生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除了观念,家庭医生遭遇的困境还包括人手紧、社区医生缺口大。签约相当于增大了医生们的工作压力。市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医生说,有些居民平时白天打电话说不舒服让去家里看看,可是他正在上班给别人看病“既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结果落得两边受埋怨。”
家庭医生不等同私人医生
市民王大妈对家庭医生还有着她自己的期待。“要是他们像国外那种私人保健医生一样就好了。”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就可以什么病都找“家庭医生”了,就像自己有了“私人医生”一样。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市民认为家庭医生就是“私人医生”的代名词。其实并非如此。在记者走访的签约家庭中,很多家庭对签约团队的家庭医生仍需预约,且大部分不能到家里看病的情况存在不满。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其实并不等同于西方的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也是围绕居民健康的监管、随访、定期的提醒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这些方面开展,而不是成为居民随叫随到的私人医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科大夫在和居民签约之前详细说明服务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完全知晓的情况下自愿签约,才能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该负责人表示,“家庭医生式服务并非私人保健医生服务,在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把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人群作为重点,尽量让这些人在享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方便和实惠。”YMG记者王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百惠通讯员娴娴笑依)本以为是做了件好事,没想到对方却是个骗子。家住莱山区的张女士近日遇到一位操着港台口音的年轻人,向她借手机给朋友...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