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单位组织无偿献血,热心肠的吴高英毫不犹豫地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曾想,血站的工作人员和他取得联系,告知他是一名B型RH阴性血稀有血型者。就是从那时起,他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高英献血有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不见病人或亲属。去年9月,烟台市107医院收治了一位因车祸大出血的RH 阴性血的伤者,由于血库存量告急,医院通过烟台市中心血站联系上吴高英,并告知他伤者的情况。得知这一消息,出差在外的吴高英二话不说,立即驾车100多公里前往蓬莱血站义务献血,之后默默离开。
吴高英,一名普通蓬莱人,但他又是一个特殊的人,他是全国仅有0.34%的B型RH阴性血型。然后,正因为流淌着异于常人“熊猫血”的慷慨之举,他的故事因此而变得不平凡。
5年挽救十几个人的生命
事情还得从5年前说起。2010年单位组织无偿献血,热心肠的吴高英毫不犹豫地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曾想,血站的工作人员和他取得联系,告知他是一名B型RH阴性血稀有血型者。就是从那时起,他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对扎针存有恐惧心理,但是只要医院一和他联系,或者在媒体上看到了求助的消息,无论有多忙,他都会立即赶过去,因为他觉得能够提供帮助的人不多,自己应该站出来。因此他从不提任何要求,一心想的就是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
他曾有过前后两次献血时间仅仅相隔一个星期的经历。“这是应该做的,如果能提供帮助,遇到谁都会这么做。”采访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他的眼里,生命都是最宝贵的,只要别人需要他,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几年来,他已20多次无偿献血的爱心行动,挽救了多个兄弟姐妹的生命,用鲜血谱写大爱情怀。在他用鲜血救助的生命中,不仅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不足10岁的儿童,不仅有家乡人,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人。
献血后不求任何回报
吴高英献血有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不见病人或亲属。去年9月,烟台市107医院收治了一位因车祸大出血的RH阴性血的伤者,由于血库存量告急,医院通过烟台市中心血站联系上吴高英,并告知他伤者的情况。得知这一消息,出差在外的吴高英二话不说,立即驾车100多公里前往蓬莱血站义务献血,之后默默离开。而伤者得到了及时输血和治疗,平安渡过难关。
周围朋友得知此事时,纷纷为他鸣不平,因为这位受到帮助的伤者在得到及时的帮助后,并没有和他联系。甚至连个“谢”字都没有听到。而像此种情况,吴高英也记不起有多少次了。不止如此,一些紧急献血时连同事、单位都不知情,献血休假更是无从谈起。“虽然压根儿就没想要人家东西啥的,但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见到我自然会有感谢想法,而病痛和医疗费用已经让他们深受煎熬,在各方面的付出已经很多,难免无形中给他们造成更大压力。”吴高英淡然的面对记者说道,他献血救人不图别人的感激和物质答谢,只要别人有需要,还会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将义务献血坚持下去,用爱心和鲜血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同胞们。
生活中总是乐善好施
“只要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挽起衣袖。”日常生活中的吴高英也是一腔热血。作为一名冶炼车间主任,时刻以身示人。为了充实自我,将自己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他视学习为自己的“第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技能,改进生产工艺,领导同事一起探索的银泥酸洗预处理工艺、转炉烟气综合回收、葡萄糖置换氰化渣等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多次获得公司技术创新奖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感染下,车间逐渐形成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青年文明号”、“先进车间”等多项荣誉称号。
而在工作学习之余,看到需要帮助的总会伸出援手。单位一位同事的妻子车祸去世,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吴高英就常年主动替对方顶班、替班;由于工作单位位置偏远,他免费搭载乘车不方便的同事上下班;邻居中年纪大的老人遇到困难,总会看到他的身影……通讯员骆功信YMG记者郭超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颜环政)8月12日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一些公众担心烟台地区是否受到爆炸...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