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1946年3月12日的《烟台日报》,长篇通讯《杀敌的女英雄孙玉敏》占据了第四版的大部分版面,用一句句传神之笔,勾勒出孙玉敏这个小小神枪手的鲜明形象。
这篇通讯的作者名为“俊卿”,其实就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峻青。孙玉敏很快成为胶东著名的女民兵英雄,峻青功不可没。作为战地记者,峻青写了一系列的战地通讯,都是当年血与火的战争洗礼的忠实记录。在《烟台日报》上刊登的《杀敌的女英雄孙玉敏》,让女英雄的精神,至今在烟台这座城市闪耀。英雄已逝,英魂长存。女英雄孙玉敏英勇抗敌的事迹早已名垂青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1953年拥军之花绽放港城
1953年6月25日,《烟台劳动报》(《烟台日报》前身)二版刊登了《儿在前线不怕苦,咱在后方累点算什么!———记市级模范志愿军家属叶大娘》。篇幅不长,章句朴实,却感人至深。“国家困难,不能依赖救济,我自己还能挣着吃,省下粮来救济那些家口大、没有劳动力的烈、军属吧!”在记者张习之笔下,叶大娘说话耿直,不做样子、不矫情。当年,《烟台劳动报》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可亲可敬又可信的军属拥军模范。62年后的今天,万千个“叶大娘”接过拥军这面旗帜,港城处处绽放“拥军之花”。
1954年钟表业实行公私合营
当年6月28日的《烟台劳动报》(《烟台日报》的前身),在当天的报道中以《德顺兴、永业造钟厂实行公私合营》为题,对当时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报道。在这篇消息中,分别对德顺兴、永业两个私营造钟厂公私合营的流程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上世纪30年代,烟台钟表工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年产钟表16万只,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彼时的烟台被誉为中国的“钟表城”和“东方瑞士”。但是好景不长。日军侵占烟台后,作为当时烟台支柱产业的钟表工业受到严重摧残,至1945年8月,烟台仅剩下2家钟表厂勉强维持生产。而到了1954年5月,闹钟的产量就提高到了3500只,同时,产品质量有了提高,生产设备和安全设备也有了增添,这些都为实行公私合营打下了基础。
文:YMG记者刘晋
新闻推荐
晨报讯(大小新闻记者赵伟业)为进一步推进全市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由烟台市卫计委和大小新闻联合发起的烟台市“群众满意预防接种单位”评...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