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是海防前哨,驻军多、英模典型多,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烟台警备区某部72分队,也素有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连队积极开展富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创新特色的双拥共建活动,与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结下深厚的鱼水情谊,在千里海岸线上奏响了一曲曲军地双拥高歌。连队先后被原总政治部表彰为“军民一家,共守海岛”模范连,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联合表彰为“海防工作先进单位”,被烟台市委市政府、烟台警备区联合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10余人次被上级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海防连队始终把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讲条件,不讲价钱。驻岛以来,处理应急抢险救灾事故30余起。
2008年严冬的一个清晨,营区附近海珍品养殖场冷藏库突然起火,顷刻间浓烟翻滚,正在出操的官兵迅速赶来。“如果大火烧透泡沫塑料保温层,冷藏库内价值上百万的干海参将毁于一旦,这可是养殖场两年的收入啊!”冷库王经理万分焦急。连长孙冲了解情况后,迅速分工,决战火魔……
由于岛上已停水3天,此时救火只能靠连队水井,但不大工夫便见了底。这时,一名战士看到连队一缸缸的咸菜,灵机一动,马上倒出咸菜,用卤水扑火,但这仅是杯水车薪。眼看大火越来越急,战士刘红松、柴春华向蓄水窖方向跑去。这是专放废水的窖子,臭味难闻。他俩顾不上那么多,纵身跳下,一人用脸盆舀水,一人用水管向外汲水。紧接着,其他战士迅速跟进。
大火渐渐熄灭的同时,12名战士在冷库由里到外一字排开,一坨坨海参在他们手中传递……半小时后,海参全部清理出来,战士们一个个双手发紫,嘴唇发青,尤其是刘红松和柴春华,已冻得说不出话来。由于抢救及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王经理泪流满面地说:“和部队作邻居,是我们的万幸!”
此外,2006年元宵节,岛上突遇风暴潮袭击,多数船只被刮翻,连队官兵奋勇抢救,挽回经济损失140多万元。连队作为崆峒岛应急防火的坚强后盾,始终把抢险救灾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做到一有情况,就能拉得出、上得去、完得成任务。累计参与扑灭山火8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赢得了驻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在支援地方建设方面,代代守岛官兵自觉树立“守卫海岛、热爱海岛、建设海岛”和“视人民为父母、视驻地为故乡”的意识。
近年来,部队先后出动兵力300余人次,协助驻地群众整修渔船20余条次,搬运过冬煤50余吨。积极开展“助学帮教”活动,与崆峒岛幼儿园联建联谊,每月组织官兵力所能及地为崆峒岛幼儿园贫困家庭儿童捐款,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等。
每年3月份,连队结合新兵下连,累计义务植树1700余棵,清理垃圾10余吨。此外,每逢重大节日,连队组织官兵为村里“五保户”打扫卫生、贴春联、包饺子,为生活有困难的家庭送去年货,让乡亲们切实感受到来自于驻岛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为强化拥政爱民工作,部队始终把拥政爱民工作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拥政爱民工作小组,军政主官亲自挂帅,形成了重大节日互相走访、重大活动共同参与、互涉工作经常沟通的良好工作机制。
多年来,部队坚持把拥政爱民教育纳入部队政治教育计划,同步部署安排、同步考核验收。并紧密结合驻训、拉练、演习等重大任务,组织开展群众纪律教育,增强官兵拥政爱民的自觉性。
同时,利用新兵入伍、老兵退伍、新毕业学员来队、春节、“八一”以及部队工作任务转换等重要时节,及时开展我军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官兵了解掌握人民军队拥政爱民的传统和作风,打牢拥政爱民的思想基础。军民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部队充分利用地处驻防海岛、地方拥军氛围浓厚的优势,积极开辟军地联合安全防范机制,每年与驻地村委召开海防工作现场会,制定军民联防方案,先后组织军民联防演习16次,形成了常态化联防联动机制。
老一代民兵连长吕其众作为第一代拥军船长,承载部队进行渡海登岛训练,无偿为连队运送给养物资,为连队退伍老兵发放永久免费船票,鼓励退伍老兵回岛关心驻地建设。
中央七台军事栏目、山东卫视、烟台胶东子弟兵以《永不褪色的永久船票》报道了连队与村委的军民共建事迹,形成了军地双方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双向奉献、密切合作的良好态势。
通讯员贾玉省许崇好YMG 记者王文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昨日,幸福街道开展庆“八一”建军节活动,联合烟台幸福联购广场集中向辖区150余名退伍军人家庭,发放总价值10万余元大米和海产品等慰问品,使他们感受到...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