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大雨去哪儿了?”这两天,有市民来电询问,天气预报明明说有中到大雨,可实际上只是下了“毛毛雨”,有些一天没出门的市民甚至不知道下过雨。为啥天气预报会出现偏差?记者昨天下午采访市气象台有关专家了解到,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太多,对于雨雪天气的预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准确率普遍较低。就烟台市而言,目前对于大风和气温的预报准确率比较高,对于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可以达到90%。
地面气旋“跑偏”大雨变小雨
7月20日一早,不少市民在出门时都带上了雨伞。当天刊发在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是这样说的,今天“全市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预计市区明天白天到夜间,阴有小到中雨。”然而,说好的中到大雨,最终还是爽约了,虽然出现了零星的降雨,但雨量却小得几乎可以忽略。转过天来,21日这天,许多市民携带的雨伞依然没有派上用场。就在一天前,山东省气象台还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烟台市气象台也发布了降水预报。那么,这暴雨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带着疑问,记者咨询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姜俊玲。
“雨确实是下了,但量级和我们预报的存在一些偏差。”姜俊玲说,从7月19日20时至7月21日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是2.6毫米,没有达到中雨的级别。这场降雨范围很广,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山东的西部地区,它主要是受地面气旋的影响。“7月19日,京津冀、山东西部的一些城市,发布的天气预报多是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我们考虑到烟台处于地面气旋外围,应该不会下这么大,所以预报的是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姜俊玲说,到7月20日上午10点多,发现地面气旋距离烟台的位置比预想的更加偏北、偏西,对于包括烟台在内的山东半岛的影响明显偏小,因此当天10时24分,及时发布了“订正预报”,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订正为“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影响因素太多导致精准预报难
明明报了会下雨下雪,最终却没下,或者降雨降雪的量级和预报的有偏差,这种情况不仅在烟台市时有发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天气预报有时会“说不准”呢?在烟台市气象工作者看来,“科技发展水平达不到100%准确预报”,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姜俊玲告诉记者,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实在是多得数不清。打个比方,把8块拼图打乱了拼在一起,很简单;增加到80块,难度会马上提升,只要花些时间,总能完成;但如果拼图增加到800块、8000块呢?影响天气的因素就如同这些拼图一样,纷繁复杂,做出准确的预报,难度可想而知。最容易让人理解的因素是地形。例如,烟台市的栖霞多山地,这种地形就容易出现冰雹、局地降雨。此外,烟台的天气是全球天气系统的一部分,既有高空上下游影响系统、海上的台风等,都有可能对烟台的天气系统造成很大影响。以这两天的降水为例,地面气旋仅仅偏离了一点点,就足以使本来会出现在烟台市的大雨变成小雨。
气象预报员工作需要市民理解
在市气象台的墙上挂着两句话:“100%的准确难以达到,100%的努力必须做到”。姜俊玲说,尽管对于降水、降雪等天气的预报存在一定难度,但台里的每一位预报员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来给广大市民提供尽可能准确的预报。
不被人理解是常有的事。在市气象台,几乎每一位预报员都被市民当面或在电话中责难过。“这天气预报还能不能信了?”、“这么简单的活儿都做不好,分明是责任心不强”……姜俊玲说,面对这种情况,预报员们只能一遍遍地和市民解释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天气预报的难度,多数市民听了之后可以理解,但也有市民就是不认同。看一组数据,就知道让气象预报员100%准确预报雨雪天气,这个要求是多么的苛刻。姜俊玲告诉记者,在气象部门内部有一种对准确率的考核指标:把预报第二天有降雨,第二天真的有降雨视为准确,那么烟台市及国内气象部门的预报准确率大约在60%到70%之间。难度最大的是预报暴雨,烟台市及全国的准确率约为20%左右,美国气象部门的准确率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也仅仅能达到25%。
实际上,烟台市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大风和气温的预报。此外,对于“晴雨预报”,也就是第二天有雨或没雨,准确率可以达到90%。YMG记者徐睿
新闻推荐
上半年市区“蓝天白云”161天, 同比增加6天,PM2.5同比改善6.4%
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昨日,市环保局发布上半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公报,1至6月份,市区空气质量呈持续改善态势,蓝天白云天数为161天,同比增加6天,细颗粒物(P...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