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毓璜顶医院神经内1科病区护士站办公室橱窗里,摆放进一面新收到的“助人为乐”锦旗。
原来,上个月一位老人在毓璜顶公园附近突然发生抽搐,多亏了一位带孩子路过的女子及时抢救,才避免了危险。老人感动不已,打听了一个多月,才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毓璜顶医院神经内护士于绍霞。
“谁遇到那种情况都会出手相助”
接过老人亲手递过来的锦旗,于绍霞说:“我都没当回事,这是应该做的,作为一名护士,无论谁遇到那种情况都会出手相助。”随后,她为记者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11月14日晚9点多,于绍霞带着女儿到毓璜顶公园附近溜达,突然听见不远处一声大叫,她迅速跑过去,发现一位老人突然躺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她顾不上太多,向附近的群众找了块毛巾让老人咬着,怕老人伤了自己的舌头,经过抢救,老人病情慢慢好转,这时120急救车赶到了现场,将老人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在一旁的女儿对于绍霞伸出了大拇指,骄傲的说:“妈妈,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医生,可以救助好多人!”
于绍霞是神经内1科病区的护士长。她进出病房时,熟悉的患者都亲切地称呼她“小于”。从事护理工作17年,于绍霞没有抱怨过,她始终保持着阳光上进的心态对待繁琐的工作。
一年365天,于绍霞和她的伙伴们整日奋战在护理岗位,没有太多的怨言。在护士站,记者打开一本文件夹,里面放着十余封感谢信,内容都是感谢科室的护士们对患者的贴心,对工作的严谨态度,至今,还有曾经住院治疗的患者打来电话问候。
“对待患者要像家人一样”
昨天早晨7点15分,与往常一样,于绍霞来到病房护士站,换上白大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7点30分,她带着新来的护士开始晨间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翻身、拍背、鼻饲等工作。“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多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这也对护理工作要求更为严谨。”于绍霞说。说着,患者孙女士躺在病床上开始抽泣,于绍霞赶紧过去安慰她,孙女士握着于绍霞的手说:“小于啊,幸亏有你在,要不大姨真是活不下去了,俺真没想到,你们的态度这么好,真熨帖!”
于绍霞告诉记者,孙女士今年67岁,老伴去世多年,自己独居。家里有一个儿子,已经成家,自打老伴去世后,儿子也很少关心孙女士,时间久了,孙女士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担心病情恶化,独自来到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于绍霞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每天会不定时过去看望孙女士,有时候还会帮她剪指甲、洗头,讲些开心的事情,让她分散注意力,看着孙女士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于绍霞心里无比安慰。“谁都有父母老的,咱要把她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她们不图别的,就图个暖心的话语。”于绍霞说。
“工作要细中有细不出纰漏”
“于护士长,你快过来看看,俺爸又开始闹了。”听到患者求助,于绍霞放下手中的文件夹,跑回病房,病床上老人情绪激动,口中不停的念叨着“要出院”,于绍霞轻声安抚老人,待老人情绪稳定下来,于绍霞才放心的离开。“像刚刚发生的情况,每天都会遇到,有的老人记性不好,我们要跟她沟通十几遍甚至更多,护理工作就是这样的,十分繁琐,所以工作中要做到细中有细,不能出现一丝纰漏。”于绍霞介绍道。
前些天,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半夜要回家,值班护士赶紧给于绍霞打电话,担心老人出问题,于绍霞赶紧从家中赶到医院,当时老人的儿子出差在外,在打听到老人的住址后,于绍霞独自驾车赶往老人家中,并说服老人入院,看到老人平安无事,于绍霞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回到家中已是凌晨。
让于绍霞感到心疼的是,今年8岁的女儿,在毓璜顶小学上三年级,乖巧懂事,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妈妈,你真好,能陪我去毓璜顶公园玩。”每当想起这句话,于绍霞心里总是酸酸的,平时没有时间陪女儿,前些天休班,带着女儿到公园游玩了一下,女儿美得合不拢嘴。“我亏欠孩子太多了,经常听到女儿说起自己的同学去哪玩了,心里感到很愧疚。”她说。
不过,凭着多年的努力,于绍霞多次被毓璜顶医院评为”十佳护士”、“技术标兵”、“山东省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并多次参加烟台市、山东省演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尽心把他做好,对得起‘白衣天使\’这个称号!”这是于绍霞经常说的一句话。YMG记者全百惠通讯员王婧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潘丹丹YMG记者杨春娜)昨日上午,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投资兴建的库卡烟台合作项目在福山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福山。德国库卡机器...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