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李仁摄影报道
2015年10月28日,注定是所有城院人一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迎来50岁生日。
昨天上午,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报告厅内,掌声阵阵,歌声飞扬,几代城院人共济一堂,用歌声追忆50年发展历程。
今天的一瞬间,源自半个世纪的积淀———
五十年,是风雨与磨砺,是坚守与追求,是几代人的薪火传递、同心戮力;
五十年,涵养了为学的澎湃、而立的豪迈、不惑的清醒,参透了偶然与必然,驾驭了规律与使命;
五十年,“提升价值、服务城市”,“技能立校、创新强校”,“为学日益、厚德精技”,“明荣知耻、勤奋诚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50年前的“烟台商校”,至今仍深深刻印在烟台人的脑海里;而今,一座崭新的校区挺拔在烟台高新区。这里,依山傍海,景色秀丽,人文环境优雅;这里,占地751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达10000余人;这里,设有烹饪、机电工程、信息传媒、楼宇工程、酒店管理和工商管理六个院系共36个专业;这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欢迎。
今天,他们完成了“传统商业服务业”向“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华丽转身,占领了“城市服务”的崭新制高点。
今天,他们宣示了“职业名校、兴盛百年”的美丽愿景,延续了全体城院人的世纪梦想。
“50年栉风沐雨,50年桃李芬芳,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城市学院历经三次建校,两次分合,四次更名,但不管如何变迁,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维江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院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誉为中国烹饪学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蓄势
传薪播火风雨兼程
昨天上午举行的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乘着歌声的翅膀,几代城院人追忆那些如歌的旧时光。
50年前,芝罘区西南河路182号,曾坐落着一所颇具规模的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这就是在省内外颇具影响、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声誉的“烟台商校”,这就是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的前身。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城市人口也逐步增多,进一步加强商业队伍的建设就显得极为迫切。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为培养一批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生气勃勃、意志坚定、政治觉悟高、业务熟练的商业战线新生力量,烟台专署拟在烟台市设立一所半工半读的中等商业职业学校。
改革开放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中专、技工学校应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分开办学”的意见。根据这一精神,1979年10月6日,烟台地区商业技工学校正式成立,隶属烟台地区商业局。
两校分立后,商业学校留有一栋1140平方米的简易三层小楼;专业只有财会和计统,且只能隔年招生,每次招生90人,严重制约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1985年新校舍迁建工程启动,1989年9月全部迁入位于芝罘区大东夼村西的新校。至2000年,学校始终处于边发展办学、边完善校舍的过程。
到2001年,学校校区面积近10亩,校舍面积1万多平方米。教职工99人,其中初、中、高级职称83人,本科占40%。专业发展到烹饪、面点、微机、旅游服务、照相、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商务秘书、商品经营等九个,并形成了以饮食服务为主,烹饪、面点、餐旅服务为骨干,烹饪为龙头的专业体系。学生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在校生达1600人;2001年,仅烹饪专业就招生10个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烹饪专业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商业技工学校自成立起,不断深化改革,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奋斗,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弱校发展为国内享有盛名的烹饪人才培训基地,在继承和发展鲁菜加工工艺以及办学领域和层次上均有重大突破,成为当代“中国烹饪学府”。“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城市学院始终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进步,风雨兼程,励精图治。”杨维江说,1965年,学院的前身———“山东省烟台商业职业学校”正式成立;1979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院进入了第二次创业发展时期,中专部和技工部分立为“山东省烟台商业学校”和“山东省烟台商业技工学校”两所学校;2001年,商校与技校合并,吹响了奔向职业名校的号角;2006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改建为山东省烹饪高级技工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更名为“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50年的光荣历史,城市学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每一次跨越都书写着城院人的奋斗与骄傲,都彰显着城院人的坚守与梦想。
跨越
继往开来谱写新篇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流逝,城市学院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为进一步优化集团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2001年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党委决定将山东省烟台商业学校与山东省烟台商业技工学校合并。2008年,是学校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是实现历史性飞跃的一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技术院校,标志着学校实现了由传统商业服务业向现代城市服务业的跨越。7月新校区落成并投入使用,南北两校区同时迁入。从此,学校开始了发展的新篇章,开始了创造新的辉煌。
现在的新校区,现代化的建筑设施、精巧别致的园林美景与浓厚的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漫步在花海中,徜徉在绿荫里,远观蔚蓝大海,近听书声琅琅,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现在的新校区,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有现代化实训中心3个、实验实训室75个,场地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总价值6000万元;并设有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省技师工作站,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新校区,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366人,其中高级职称126人、中级职称92人,双师型教师115人,国家级烹饪大师10人,国家级宴会师4人。在“奉献、慈爱、务实”教风的指引下,已成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
现在的新校区,拳头专业强、精品专业多。烹饪专业是山东省首批“名牌重点专业”,被省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学府”、“中国鲁菜创新基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山东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三专业被中国商业联合会确定为特色品牌专业。现有的36个专业,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成才搭建起四通八达的通道;
现在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富有特色、充满生机。在育人过程中,学院坚持“为学日益、厚德精技”的校训,大力推进德育创新,形成“阳光、好学、进取”的学风,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自尊自信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敬业乐群的品质和诚实守信的人格……“50年岁月更迭,薪火相传,城市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杨维江说,“为学日益,厚德精技”的校训,“明荣知耻,勤奋诚实”的校风,“提升价值,服务城市”的使命,“激情拼搏、全心奉献”的热情,这,就是我们的“城院精神”!她在一代代城院人中内化于心灵,流淌于血脉,践行于行动,历经半个世纪风雨而生生不息,这也正是学院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追梦
职业名校,兴盛百年
五十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没有了虚妄浮华,没有了前路迷茫,踏着前人的足迹、合着时代的步伐,站上历史的肩膀、插上创新的翅膀,城院人目标坚定、斗志昂扬,“天道酬勤”、“天人合一”,五十城院,迸发的将是更加磅礴的力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分享收获,更需要展望未来,共谋发展。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城市学院也正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城院梦\’”杨维江说。
城院梦,如何勾勒?
他们要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中国职业教育名校,她将始终坚守职业教育的使命,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在服务山东建设、推进港城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进程中,具有更大的担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要打造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大师汇聚、学子向往的职教名校。她将是园林与建筑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钟灵毓秀、充满知性的“港城”靓丽名片,成为学习知识的理想之地,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摇篮。
追逐梦想,他们有底气:
教学改革在突围———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优化专业结构,努力建设特色专业群,以此实现“精、强、活、成”的发展策略,力探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
就业是职教院校的“重头戏”,没有稳定的就业率,一切无从谈起。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为学生负责、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深受企业欢迎,培育的行业精英遍布大江南北,为烟台乃至山东的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一流环境培育优秀人才———
用“钟灵毓秀”这个词形容学院的办学环境,比较贴切。“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步入学院,花园式的建筑群在蓝天白云下竞相耸立,精巧别致的园林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春娇夏媚中挟着一份淡淡的书香与花香,现代化的建筑设施与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令人沉醉。
搭建学生放飞梦想舞台———
立德树人,是学院办学立校的根本。该院在“活动育人”方面大做文章,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城院大舞台、篮球比赛、诗词诵读鉴赏会、各种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评选十佳礼仪之星、评选十佳守纪模范、庆七一歌唱晚会、开设18个学生社团等,这些活动和举措确实起到了展示学生才艺、凝心聚力、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真正达到了“快乐德育”的目的。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成熟稳重而又年轻活力的城院人,正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朝着“职业名校、兴盛百年”的目标奋勇前进,相信我们的城院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新闻推荐
我是凯然李校长。孩子是我们的一切,孩子的德智体美发展尤为重要。今天凯然联合日报社推出大小新闻小记者团,雄厚的师资力量、非富多彩的下设课程让孩子们在快乐...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