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最美的红手印, ———朱永君和西泊子村的故事

来源:烟台日报 2016-10-01 16:48   https://www.yybnet.net/

撰文YNG记者侯召溪摄影YMG记者柳昊杰

回到西泊子村那年,他刚刚36岁。今年,他已45岁。

9年转眼过去了,他撂下了手中炙手可热的生意,把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年华,献给了村里的400多户乡亲,将一个乱了20年的“落后村”,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还磨砺出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村两委班子队伍。

2011年,自己的直系亲属违反了村民公约,他自觉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毅然选择了辞职。没想到,西泊子村的百姓们,一夜间按下了一纸的红手印,以最朴实的方式,来挽留他们最为中意的“当家人”。面对这纸最美的红手印,他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公与私的考量中,他选择再次回到百姓身边,并将“村兴我荣,村衰我耻”,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他决心把自己的下半辈子,都撂在生他养他的西泊子村里,带领大伙儿奔向富裕的文明之路。他叫朱永君,烟台高新区西泊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纸最美红手印的背后,有一串串他和西泊子村的最美故事。

2011年4月1日,朱永君递交辞职报告的第四天,西泊子村百姓写给他的一封信,并签字按下红手印,原文摘录如下———

尊敬的朱永君阁下:

近日好吗?

2011年3月28日下午6点30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时刻,意想不到“辞职报告”告别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您突如其来的而又十分激动的神态,给了与会人员当头一棒,好像天塌了似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想了许多、许多,是因为百姓激起了您的怒火?不是的,不会的。为什么?难以猜测,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回顾西泊子四年来,特别是您回来的四年头,西泊子应该说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是念念不忘。您无私地硬化了全村主要街道,村貌焕然日新。您带领群众致富,我们由一个老农民现在变成了工人,而且到了年龄段还领到了养老金,村洗衣房的兴建,正像有些媳妇所说,做梦也没有想到洗衣服能有现在的条件。

您克己奉公,体贴百姓。凡是百姓有事,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是有求必应,有事必办。

……

近四年来,您给西泊子创造了多少财富,增加了多少收入,有心人算过这个账,但多数人还没算,不过我们觉得不少,这个是秃子头上虱子摸得着、看得见的。您就看这四年咱村购进了多少轿车,难道这不是有了钱的体现吗?您再看全村百姓的精神面貌,也跟以前大不一样。有句俗话“龟叫水驾的,人叫钱驾的”。难道不是吗?是的。

……

现在西泊子不是十年前的西泊子,腰杆硬了,西泊子人感到自豪。这一是有钱了,二是有了好当家人,三是机遇。

这四年头,您为西泊子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回报又太少了,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甚至是零。这个有目共睹,人人皆知。如果算经济账,辞职是对的。百姓觉得,您不是那种人。您回村那天,您就打算好了,并且说“只要西泊子群众让我干,我就干一辈子”。现在群众不但今天让您干,明天爱让您干,叫您干一辈子。

近几天,全村百姓像没了父母的孩子一样难过,不知所措,没了主张,没有了希望似的。我们奔走相告,我们要您回村。如果您不回来,全村百姓要跪倒在您面前,直至您说回来,否则永跪不起!您忍心吗?当家人。百姓知道您是一个最仁慈而又善良的人。

……

总之,您许许多多让百姓难以忘却、无比留恋的实事没有说出来。百姓有千言万语,由于组织能力和水平有限难以倾诉表达,万望永君同志包涵、谅解。最后还是那句话“请您早回来”!“求您了”!(任职)

回村挑重担———

“生意撂了也要干好!”

在外经商多年的朱永君从来没有想过,哪天又要回到西泊子村。2007年,他的人生轨迹,因为800多名乡亲的选择而被改变了。

是年11月,西泊子村两委换届选举,全村800多个选民,朱永君几乎满票当选。“没想到,真的没想到,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真的很感动,不干不行了,即使把自己的生意撂下,也要把西泊子村整出个样来!”说起那段往事,他至今激动不已。

打小离开村子,又多年在外经商,朱永君咋就赢得了村民如此的信任?事情还要从8年前的西泊子村说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泊子村,用村里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字:“乱”。熟悉村子的人给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小台湾”。“村容村貌脏乱差不说,村民公粮不交,乱占地问题突出,孩子超生多,计划生育难抓,上级党委、政府的一些决策事项很难贯彻下去。”西泊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成竹说。村里的治安也很差,经常有人放把火。有一年交公粮时,白天谁家把公粮拉走了,晚上就起一把火。多的时候,一宿能起三、五场。2007年1月,西泊子村老书记退休,经过深入调查和走访了解,朱永君被列为新任村书记考察人选。“不是我想干,而是要我干!起初,我真不想接这个活,村里20多年积攒了这么个烂摊子,能否整治好,对自个儿一点信心也没有。”朱永君说:“当时,家属也不同意,家里的生意本来就忙,回村里不就是自找麻烦?”

家乡的破烂不堪,朱永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靠勤劳和智慧做生意富裕起来的朱永君,一直想为老家做点实事、好事。当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还不宽裕,手里没钱。村内路坑洼不平,几十上百年没人整修的土路,雨雪天里行路,实在太难了;村外沟排水不畅,雨天村里的水排不出,山上的农田也常常因涝而减收或绝产。

鉴于这种现状,他跟当时的治安主任孙成竹商量,愿意自掏腰包,先给还不富裕的村民发点福利,过个好年,再帮助村里整治一下村容村貌,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他说:“我真的不想回来干,我的生意做的还可以,实在没精力顾及那么多!”

一个在商海中拼搏多年的游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到2007年10月,他先后投了200多万元,为村里全部铺上水泥石板路,房前屋后绿化了,沟壑全排开了,村委大院翻新了,一个蜗居一隅的小山村,一下变了样,变得那么整洁、漂亮。

村民田克平说,朱永君刚来村里修道的时候,百分之七八十的村民还不认识他,只注意到大夏天有个顶着草帽子的年轻人,天天靠在施工现场。雨天中,他撑把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一个个沟沟坎坎,一处处查看水的流向。不下雨,怎知水怎么流?修路挖渠,就要顺势而为。

一次,站在暴雨中现场指挥的他,因高烧大病一场,一躺就是5天。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老百姓们仍深有感慨地说:“从来没有一个书记这样,为了老百姓的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那年朱永君才37岁。

从道路规划设计到施工,都是他亲自操刀,遭的那个罪就别提了。待道路全部修完了,大多数村民认识了这个晒得又黑又瘦的人。

此时,朱永君并没有意识到,在他看来只是简简单单的修个道的善行义举,却已悄然间打动了同他并不熟悉的乡亲们。

当年11月,村两委换届选举。朱永君被叫回村里参加。选举结果出来的那一刻,他被深深地感动了:接近全票当选!西泊子村养育了自己,我不能辜负乡亲们沉甸甸的信任啊!

规范村级管理———

把民主治村放首位

“他早7点半来,下午5点多回家,朱书记上任后,带领村两委全心扑到工作上。”孙成竹说。

西泊子村400多户,1200人,算得上一个大村。村里乱了20年了,有效的组织管理需要尽快建立起来。朱永君上任后,先是把“村民代表”选出来。在西泊子村村委会办公室内,有一个村民分组公示栏,村民被分成4个小组,每组设1名小组长和7个村民代表,每个小组长和每个村民代表联系10户左右百姓。

凡属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讨论,集体研究决定,凡涉及党员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全程公开。在一些重大工程中,该村还创造性地由村民代表推选监督组进行监督,对所有开支进行一一公布,实现了工程的全透明。

2007年以来,西泊子村一直将规范化管理、民主治村、村民自治放在首位,决不搞一言堂,事事倾听百姓意见和呼声,这也是西泊子村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大事项先召开党支部会议讨论,然后经过村“两委”会议达成初步意见,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审议,最终在村民代表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样一套程序下来,保证了村级事务规范化、民主化和正确化。

针对村两委会缺少会议纪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村两委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要求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

“西泊子村的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一直走在街道前列,是其他村学习的样板。”马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各村严格按照上级制度,在村级各项决策、管理、理财等各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实行四议两公开的民主据测程序。在每个村都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纪检委员的村务‘双监督\’模式,实行全面及时的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结算制度,村级支出经履行民主程序后,由街道办事处审核。”

村级事务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村集体事务的办事效率。2012年,高新区修建“17号”道路时需要征迁西泊子23户。从征迁方案传达,到顺利拆迁完毕,仅仅用了20天。上级领导的评价只有四个字:不可思议!

村级管理理顺了,但朱永君面临最棘手的两大问题是:村民土地多占和计划生育问题。这两件事,村民意见很大。对于土地多占问题,朱永君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建立村民公约,以每户地亩册所载面积为准,多出的部分一律归村集体所有。村里征迁时,也按照地亩册面积来补偿。为消除村民的顾虑,在征地补偿时,村两委成员的地亩册全部对外公开,接受村民监督。两委成员如此坦荡,村民百姓心服口服!

面对公与私———

“我不能因私废公!”

就在村里事务一切走向正轨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朱永君的直系亲属,计划外超生,村集体的奖励、荣誉被一票否决。另外,地亩册之外的土地,也没上交村集体,这与村民公约明显相悖。村支部副书记孙成竹说:“我曾多次上门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最终并未成功。结果是:不理解、不服从!”公与私的激烈冲突,将朱永君推入了从未有过的两难境地。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一碗水一定要端平,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这个村支书如果再干下去,亲情就不再是亲情,家庭矛盾也会激化。“为政不公,怎能服众?那时我选择了逃避,以身体有病为由于2011年3月28日提交了辞职信。”朱永君说。

当天,西泊子村两委的会议记录记下了当时的情形。记录人孙成竹这样写道,“因为身体有病,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永君同志申请辞职,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都不同意,且街道办事处两位领导当场表示不批准。”

4月5日,办事处主任亲自来到西泊子村,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宣布政府意见:鉴于朱永君同志的突出表现,不同意朱永君同志的辞职请求!

让朱永君没有想到的是,四天后,一封来自西泊子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联名信送到他手中。

打开信件,一句句朴实无华、饱含深情的话语让他潸然泪下。“尊敬的朱永君阁下,近日好吗?2011年3月28日下午6点30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时刻,意想不到‘辞职报告\’告别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您突如其来的而又十分激动的神态,给了与会人员当头一棒,好像天塌了似的。为什么?为什么?”“回顾西泊子您回来的四年头,应该说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是念念不忘。”“这四年中,您为西泊子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回报却太少了,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甚至是零。这个有目共睹,人人皆知。”“近几天,全村百姓像没了父母的孩子一样难过,不知所措,没了主张,没有了希望似的。我们奔走相告,我们要您回村。”

……

翻至信件最后,一个个鲜艳的红手印赫然呈现,印满了大半页信纸。这是村里的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签字和手印,他们以最朴实的方式来挽留朱永君,希望“当家人”早日回到西泊子,村里百姓离不开他。

读完来信,他心里久久不能平息。百姓鲜红的手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成为心底里永久的、最美的印记。没想到,村里对自己四年的工作这么认可,更没有想到百姓这么需要我。“我幡然醒悟,我错了,我不该因私废公。”朱永君说。

5月5日,他再次以接近满票当选西泊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再一次同西泊子百姓站到了一起。

改善民生———

从小事抓起,讲人情味

“去村里转转看看,跟周边十里八村比,哪个村的百姓也没俺们幸福。”村民田克祥高兴地跟记者诉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田克祥介绍,朱永君书记是仗义之人,也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人。他常讲,村里的民生工作要从小事抓起,要有人情味。现在,村里谁家有了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村委,百姓有求,村委必应。

2009年,村民田克平的儿子结婚。距婚礼还有七天时,婚车还没有着落。他找到了村委。村里给安排了几辆奥迪婚车,很是拉风。自那以后,谁家有喜事,只要找到村里,村委就千方百计安排婚车,这也成了一项雷打不动的福利。现在,为了村民出行方便,村里出钱买了两辆商务车,不管谁家遇到个红白喜事、看病旅游之类自己不好解决的事,只要跟村里打个招呼,村里就会派车提供服务。村里文化生活十分丰富。这些年每年八月十五,都要搞自己的村民晚会,晚会结束后燃放礼花。去年,他们还请了电视台的人来表演节目。每年到了重阳节,村委还为村里老年人专门组织一场戏剧晚会。村里的老人儿,到了这个时候,高兴得不得了。

村里的救助都是按照实际情况来,有需要就及时给予安排。军属沙庆龄,去年身体栓了,得知情况后,村两委研究从去年开始每年给她家发放5000元救助金。村民田克川成了“渐冻人”,看病负担压得喘不过气,自去年起村里每年给予10000元的救助。村民郑卫昌去年春节家里起大火,很快列入了今年的救助计划。“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事看起来不大,但是特别暖人心,就是这样一件件的小事、实事,让老百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孙成竹说。与其它村比,西泊子“不差钱”。按政府规定,土地补偿款允许动用20%-30%,用于民生支出,但村委更多考虑的是,让这笔钱,更好地服务村民,让村民老有所养,得到更好的保险保障,因此,西泊子的土地补偿款,专款专用,只用于全村老百姓医疗和养老保险!

目前,村里每年400多万元的民生支出,全部来自与开发商配套服务等多种经营收入。这些年,村两委抓住高新区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与开发企业对接,寻求合作,以增加集体收入。

村里统一给60岁以上老人交养老保险,老人和城镇职工一样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高的每月能拿到2700元左右。村里每年还给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每年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村里集中给村民发放福利,军属家庭和残疾人多给一份,每年为村民人平均发放福利1000多元,每年“五·一”组织60岁以上老人外出旅游一次。村里给予考取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考取研究生的奖励5000元;博士生的奖励10000元。村民家里有红白事的,村里都会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村民有生病住院的,村里也会给予住院补助。“西泊子的民生工作,是高新区发展惠民的一个缩影。”高新区马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累计安排财政资金9800余万元,将全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居民纳入社会保险补助范围,并通过探索采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方式,给予被征地居民最大政策优惠,待遇水平保持全市先进水平。

文明村风———

公正赢得凝聚力

土地征收问题,往往是引燃农村各种矛盾的导火索。西泊子村自2010年以来,经历了高新区道路、项目建设的多次征收,先后拆掉100多栋房屋,却没有一个老百姓到村委提出额外要求。这个曾经乱了20年的村庄,今天处处彰显着文明、和谐。“当家人朱书记一心为公,村两委成员也行得端、走得正,大家伙都佩服这届村两委班子。”村民田克祥道出了村民的心声。“朱书记就是一心想着大家伙,当年他自己投资兴建的道路,政府征收评估给予补偿,他一分钱也不要,全部纳入到村集体收益。”孙成竹说。

在日常事务上,朱永君带领村两委班子尤其注重公开、透明,让自个儿多吃亏、百姓多得利。在拆迁补偿问题上,涉及村两委亲戚的,村两委成员不参加,予以回避。每年的民政救助对象划定,村两委的亲戚不能参与。2010年村里分大龄青年房,孙成竹儿子的出生日期跟截止日期只差20天。如果朱永君提个意见,截止日期再往后拖一个月,孙成竹的儿子就能分到一套房。朱永君还是坚持按原定的日期划定了分房名单。孙成竹:“朱书记为了村里付出那么多,我这点事不算事。”

公正赢得凝聚力,更带动了全体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被当地村民津津乐道的“清雪”,就是最好的体现。这些年一到下雪天,若是前天下了一夜雪,第二天早晨8点还不到,村里大街小巷的积雪就已清扫完毕。能为村集体出份力,成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自觉行为。

社区化建设———

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在西泊子村西侧,一路之隔,祥隆理想城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西泊子村的回迁安置房就在其中。目前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外部装修。待明年,全体村民就要搬进去,住上现代化社区。

旧村改造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妥善安置村民。此次西泊子旧村改造采用的是最为优惠、最为彻底的办法。别的村都是先盖安置房,其余的在后期中逐步置换。而西泊子村经与开发商反复协商,确定一期建设就将964套安置房全部交付给村里,不留一点尾巴。“每户家里少则两三套房,最多的八套,现在一次性交付,不能不说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孙成竹感慨道。

964套安置房一次性全部交付的背后,朱永君付出了多少?很多村民并不知情。在旧村改造之初,为了向开发企业争取一次性交付全部安置房,朱永君撂下自己手头的生意,连续跑了三年。而他自己手头还有一块土地,2007年就已取得开发资格,直到今年才正式动工。今天,房地产开发早已过了黄金期,不再是八年前还没开盘就已卖光的好时候,开发成本也大幅增加,这笔买卖恐怕不赔就不错了。

村民不花一分钱,即将住上新楼房,而且村集体还给每户免费装修一栋楼,提供免费车位一个,安装两个空调。农村社区化,一直是高新区政府努力的方向。为深入推进旧改工作,高新区将全区21个村合并为12个社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18万平方米,实现村庄城市化,村民市民化。目前,9个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开工面积达240万平方米。

村民集体上楼后,没有地了,老百姓生活如何保障?

这个问题在旧村改造开始时,就成了村两委班子考虑的重点。“目前,村里的物业公司消化一部分劳动力,再加上周边企业、高校也吸收了一部分。”朱永君说,“剩下的劳动力,村里正在积极筹划利用旧村改造积累的资金开办实业,发展比较有前景的项目,企业所需用工全部来自村里剩余劳动力,最大程度保障、改善村民收入,让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的老百姓,真正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采访即将结束,朱永君拖着因操劳而患上糖尿病的病体,带领班子成员,再次来到村民安置房施工现场,抓紧敲定最后的装修方案。

为了大家,朱永君做到了舍弃小家和无私忘我。但这也招致了至亲的不解。他坚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亲人,会像那么多村民一样,理解他、支持他!他也会一如既往地带领村民,奔向共同富裕之路。因为那纸最美的红手印,已深深地烙在他的心底,成为支撑他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版标题题字:宁兰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副社长,烟台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编有书画专辑30余部,日常书写多以楷书、行草为主。曾多次在全国、山东省书法展赛上获奖。作品20余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多次赴国外交流。编有书画专辑十余部,作品被中南海等许多文博单位收藏。被山东省书协评为首批德艺双馨会员,获山东省文化采风、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获得“烟台市首批专业人才繁花奖”,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烟台市十大优秀文化人才”称号。寄语:学书如同做人,一点一画必须守法,写出规矩,写出法度,写出性情,写出精神。

新闻推荐

季缃绮来烟调研

本报讯(YMG记者慕溯)8月9日至12日,副省长季缃绮来烟台市调研旅游、养老服务业工作。市领导孟凡利、张永霞等分别陪同活动。在烟期间,季缃绮一行实地考察...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守住内心那份宁静2016-08-25 09:40
评论:(最美的红手印, ———朱永君和西泊子村的故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