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这些第一次走出家乡的藏族学生们,在烟台有了很多“第一次”的难忘体验。这几天,成为他们人生最美的记忆。“格桑花烟台行”活动作为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干部“高原梦山海情”援藏公益活动教育梦的一部分,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烟台和聂拉木县更加紧紧的连在一起,亲如兄弟,亲如一家人。
本报讯(YMG记者李京兰)今年正值烟台市援藏21周年,在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的牵线下,10名来自西藏聂拉木县的藏族学生及2位藏族老师,4日来烟台进行了为期7天的交流学习。此次“格桑花烟台行”活动,是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干部“高原梦山海情”援藏公益活动的一部分。几天来,这些第一次走出家乡的藏族学生们,在烟台有了很多“第一次”的难忘体验。在烟台这几天,成为他们人生最美的记忆。
获奖学生来烟交流学习
几天来,身穿橘色上衣上面写着“格桑花烟台行”的藏族学生及老师,每出现在一处,都会吸引周围人的热情关注。市民们会主动上前打招呼、问候,如此厚爱让藏族师生很感动。“烟台人很友好、很热情。这里的景色很美,我们都很喜欢这里。”带队的藏族老师白玛次仁说。对于第一次走出家乡来到烟台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大海梦。14岁的藏族学生次旺曲珍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走出家门,来之前听说烟台有大海,就特别向往,在海边拍了很多照片,带回去给同学和家人看看。”对于藏族学生的殷切期望,烟台的援藏干部史小健感触最多。“这次能来烟台的孩子是非常幸运的,去年组织了藏族师生来烟台交流学习,今年发生地震之后,在地震期间,聂拉木县中学的师生们经历了停课复课,克服了很多当时艰苦条件下的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援藏干部还是决定带藏族师生们来烟台进行交流学习。‘格桑花烟台行\’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高原梦山海情\’援藏公益活动的一部分,想把这个活动继续搞下去,继续加深两地之间的感情。”在史小健现在任职的聂拉木县中学,设立了烟台奖学金,每年会评选出120名优秀学生,然后再在这120名学生中选出8—10名学生到烟台进行交流学习,这次能来烟台交流的藏族学生都是各方面非常优秀的,他们汉语说的也很不错。
藏族孩子“烟台行”玩的开心
史小健是一路从聂拉木陪同藏族孩子及老师来到烟台,藏族学生一路上都在畅想着大海的模样。为了满足孩子的大海梦,在行程安排上,史小健安排孩子在海边游玩的景点,让孩子们充分感知烟台作为海滨城市的魅力。在这次交流活动中,还特意安排了很多亲自参与的体验活动。比如,在烟台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的支持下,藏族孩子们有幸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驾驶帆船。学生次旺曲珍开心的表示:“太开心了,平时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帆船,没想到在烟台见到了还亲自玩起了帆船,像做梦一般,这次烟台之行太幸福了。”在蓬莱阁,当藏族学生听到导游介绍“八仙过海”的传说和来历时,孩子们纷纷表示:“平时只能在书上看到的传说,现在呈现在了眼前,真的有点穿越的感觉,太美妙了。”在海洋极地世界,浏览一些海洋生物的过程中,也让藏族学生大开眼界,不仅开阔了视野,更增长知识。
活动拉近两座城市的距离
期间,12名藏族师生来到烟台二中参观学习,并和10名二中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对子。通过几天的相处,藏族孩子和烟台孩子在一起相处的非常愉快,成了好朋友。史小健看着孩子们在烟台玩的如此开心,也由衷的高兴,“藏族孩子来烟台交流学习这几天,得到了烟台很多单位的支持,这份对藏族同胞的浓厚感情非常令人感动,孩子们有什么需求和心愿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和神圣庄严,也是这些藏族孩子们所向往的,因此到大学里感受一下氛为,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在7天的行程安排上,藏族师生来到烟台大学和鲁东大学进行参观。说起此次交流活动,史小健告诉记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为提升聂拉木县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汲取内地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方法,加强烟台与聂拉木的沟通与联系。
烟台———聂拉木援藏惠民公益行动,主要是围绕“五个梦”开展系列专题行动。史小健表示,“格桑花烟台行”活动作为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干部“高原梦山海情”援藏公益活动教育梦的一部分,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烟台和聂拉木县更加紧紧的连在一起,亲如兄弟,亲如一家人。就像聂拉木县人民都知道烟台一样,今年烟台对口支援聂拉木县21年了,通过交流产生的感情和友谊,传递的正能量是非常宝贵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焉方兴)驻烟部队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为驻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