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芝罘岛社区的小花园里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一场精彩纷呈的“艺苑献萃”文艺表演正在进行。没有明星大腕,也没有专业演员,表演的都是由社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以前连住对门邻居姓啥都不知道,通过参加文艺活动,不仅提高了生活品质,还增加了邻里间的感情。”社区居民宫琪凤高兴地说。
宫琪凤参加的“艺苑献萃”是芝罘区打造的零距离文化艺术服务圈的一部分。近年来,芝罘区持续加强文化强区建设,以“阵地建设普及化、文化活动品牌化、文化发展产业化、市场监管法制化”为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坚持文化惠民,对区文化馆、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工作,建成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的现代化馆舍,为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配置图书、音像及相关配套器材15000册(套),促成建立一批代表中心城区形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目前,全区13个街道(园区)全部建有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100多个社区、居民区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形成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街道(园区)文化站为纽带、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为阵地的区、街、居三级文化网络。强化主导性公共文化阵地的开放服务功能,构建起了覆盖全区的“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真正发挥文化惠民的作用。发展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利用民营文化活动场所的文化资源和场地优势,开拓发展民间文化阵地,丰富文化服务体系内容,成功开辟了烟台山文苑、丹桂小舞台等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影响力。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拉动文化企业投资打造“百姓大舞台·欢歌中国梦”社区文化公益项目,在西炮台、厚安社区等广场搭建固定的广场文化舞台,免费供社区群众和文艺团队举办活动,实现社会搭台百姓唱戏,吸引更多的群众和民间团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让大众文化贴近百姓,服务群众。
坚持文化乐民,开展“美丽芝罘·欢乐万家”民间文艺团队表演活动、“社区美术、书法、摄影展”、“烟台合唱大奖赛”等500余场文化活动,打造了“艺苑献萃”文化艺术人才服务基层行动、“芝罘大舞台”等区域特色浓厚的文化品牌,扶持民间文艺活动繁荣发展,举办了芝罘根艺书画作品展、芝罘区京剧茶座、民间文艺团队展演30余场次。同时,推进“2131”工程社区放映工作,开展电影进工地、电影进社区、电影进部队“三进”活动,全年免费放映电影2000余场次。开设“芝罘文化大课堂”,开辟国学教育、艺术赏析等文化讲座,设置芝罘往事、红色记忆、经典导读、艺术赏析、心灵家园、文化养生等多个板块,丰富了讲座的内容涵盖层面,满足群众文化学习的需求,年培训5万余人次。开展民间文艺团队和基层文艺骨干培训辅导活动,安排文化辅导员深入到基层社区帮助辅导文艺节目300余次,在提高基层文艺团队文化技能和文艺表演能力的同时,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坚持文化为民,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私服”、“外挂”等违法经营行为,加大网吧市场监督检查次数和行政处罚力度;开展学校周边出版物市场的专项整治,对校园周边的书报摊等经营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查处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和反动宣传品,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积极扶持网吧转型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管理为繁荣服务的工作思路,严把审批准入关,鼓励参股合作或理性兼并,调控网吧布局结构;扶持转型企业,引领市场方向。举办2014烟台首届互联网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探索错位经营,交流网吧行业最新商业模式、网吧经营理念、网吧管理经验,全力推进网络文化行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引领传统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2015年度全市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全面拉开帷幕。市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张江汀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对做好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提出了明...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