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转身向南,莱山巨变, 在这里,触摸莱山街道发展的脉动

来源:烟台日报 2016-10-01 17:09   https://www.yybnet.net/

跨越20年·走进莱山

“建设尊重自然、崇尚人文的现代莱山”,这是莱山区在区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眼下,这一目标早已被照进现实。行走在莱山,自然美景与人文元素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和谐壮美的美丽新画卷。

在这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新画卷中,莱山街道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个有着52平方公里土地,辖23个村,拥有3万人口的小镇,不仅有着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还保有根植于这片土地、滋养着这里百姓的人文精神。而在莱山“全域城市化、全域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南部生态新城的发展战略下,莱山街道将各方优势发挥到最大,一个尊重自然、崇尚人文的莱山街道已然挺立在莱山南部。这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一直在路上,环境整治、村庄亮化、污水治理……一项项举措让乡村堪比城市;

这里,产业升级不断加速,依托于自然条件的第一产业和街道资源优势的第三产业“各司其职”,助推街道经济大发展;

这里,城市建设不断“加码”,旧村改造加速推进,老百姓的“上楼梦”越来越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跟进,街道功能日益完善:

这里,民生服务更上新台阶,每年,学校、医院、文化大院的改造与建设都是街道的重头戏,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行动,这是莱山街道跨越发展的铿锵步伐,也是街道老百姓迈向幸福生活的踏实脚步。

昨日,记者走进莱山街道,走进这一个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集商业、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亲身感受这里发展的脉动。

生态文明风吹下的村庄大变身

解世仁很幸福。

作为莱山街道解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解世仁亲眼见证了这个村子点滴却又深刻的变化。以前遍地的垃圾如今有“小红帽”统一清理,昔日泥泞的泥土路现在成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从前忙完农活也就坐在自家炕头上与邻居唠唠嗑,现如今不远处就是新建的文化大院,看看表演、唱唱戏,好不热闹。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莱山区在全区纵深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的美景,令很多都市人心生向往。解村就是这样一个坐落在莱山街道的“世外桃源”,红瓦白墙的农家门前,整洁清新,绿树环绕,雪白的小栅栏围起一个个“私家花园”,在生态文明风的吹拂下,昔日“脏乱差”的解村早已变得美不胜收。“我们利用村里现有的自然资源,聘请专家量身定制了一套设计方案,在文化设施配套、绿化景观、河道治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加大投入,最终将解村打造成现在生态、宜居的‘园林式村落\’。”解村村委会主任陈学明说。

方案既定,行动随之而来。从2012年底,解村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完成了村内的绿化改造、道路硬化、河道治理和污水处理等工程。拆除各家违章建筑、清除各户屋前堆放的杂物,将腾空区域加以铺砌、绿化,使之成为各地段的绿地景观以及居民宅间活动场所;以水泥沥青硬化村内主要道路,同时对路边明沟加铺盖板,方便村民出行;对村南的解村小河进行清淤处理,清理多年淤积的垃圾,疏通河道,沿河两岸设置绿篱隔离带,对于跨河道路,设置石材栏杆,增强沿岸的防护措施,增加河道两岸的植被,使河道成为村民散步的好去处;在村西南角路边绿化带内,新建村级埋地式污水处理站一处,将全村明沟排出的生活污水以及新建住宅区排出的污水统一净化处理,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后,向南排至解村小河,彻底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不止是环境的改善,解村还将全村年久失修的民居及其围墙“换新衣、戴新帽”,重新统一粉刷为仿古式景观墙,使全村民居在色彩上协调统一,同时在留白处印画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名言,打造成一面面靓丽的文化墙;在主要道路设置太阳能路灯161盏;在村委会门前建起4000余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新建露天舞台一处、乒乓球室一间,在广场西侧设置篮球场、健身设备各一套,文化广场已然成为全村的文体活动中心。

付出总是巨大的,收获也是沉甸甸的。2013年,已经实现大变身的解村被确定为莱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今年,解村还荣获首届烟台市“美丽乡村”称号。

眼下,以解村为典范,莱山街道的每个村都卯足了劲整治环境、改造道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之风劲吹莱山。

“上楼梦”从梦想照进现实

改变,从旧改开始。提升,从住房起步。

对莱山街道郝家庄村的村民来说,现在每天充斥在耳侧的机器轰鸣声,从来没有如此刻这般悦耳又令人期待。眼看着安置房一截截的攀升,村民的热情也伴随着楼宇水涨船高。因为这样的轰鸣声,同样也是自己和全家人即将住上崭新的楼房的铿锵脚步声。

伴随着莱山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2011年7月,郝家庄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项目北临沟莱线,西临郝家庄旧村,规划总用地25.76公顷,地上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项目集居民楼、学校、幼儿园、游乐场和车站为一体,建成后的郝家庄将成为一个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大社区。彼时,郝家庄村20多名居民正聚集在项目规划图前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一户好,两个卧室都朝阳。”“我喜欢这个,厨房够宽敞。”“还是这个好,在一进门的地方可以再打造一个儿童房。”……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一部分居民已经搬迁进首批安置房,下半年还将续建安置房3万平方米,整体工程预计明年8月完成。眼看着平房塌,眼看着高楼起,郝家庄村全体村民的楼房梦近了,更近了。

在村民安置方面,郝家庄依照“先安置后开发”的改造政策,将原本村建的大龄青年楼用作旧村改造村民的安置楼,楼顶统一安装太阳能,屋内全部采用地暖。为照顾老人住楼房的不便,1楼、2楼特意留给6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在3楼以上的楼层居住,并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针对村民变市民容易出现的“上楼难”,村里还为每户提供3万元的装修费,全部工程完成交付后,将彻底改善郝家庄村的居住环境。

在莱山街道,像郝家庄村一样,即将实现大变身的还有东沟、东庄、南村、西村四个驻地村。郝家庄村旧村改造,即将启动的东村等村的改造……一个个改造项目勾勒出莱山南部城市化的宏伟蓝图。

基础设施加码,街道功能日益完善

如果说旧村改造让村民的安居梦从梦想照进现实,那不断加码的基础设施建设,则让村民的生活更有质量。

以前的莱山街道没有几条像样的道路,村内道路基本上都是泥土路,雨雪天气特别泥泞,不仅老百姓生活极不方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街道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话虽是老话,却是最实在的道理。渴望发展和变化的莱山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发展的“捷径”。莱山街道先后投资730万元对政府大街、老烟乳线进行了维护,并完成政府大街东扩120户房屋、山海路南延200亩土地的评估工作,完成沟莱线、南千线南村段大修等工程建设,铺设沥青72000㎡,推动发展大道、东千线、林门线等道路开工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辖区交通环境。

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可圈可点。近几年,莱山街道加大对水、电、暖、气等设施的推进力度,莱山供热站、山东水务自来水管线铺设等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并完成官庄泵站等15个项目的后期评估工作。

一系列工程的相继推进,让莱山街道的功能日益完善,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辖区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产业提速升级,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也打通了莱山街道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最近几年,依托于自然条件的第一产业和街道资源优势的第三产业“各司其职”,莱山街道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莱山街道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6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10.1%;外贸进出口总额1730万美元,同比增长9%。

各产业多点开花结果,让莱山街道的跨越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底气。

而最让莱山街道自豪的,莫过于南方水果火龙果的成功“移民”。在今年的果实成熟季,位于莱山街道明泉村的佳东火龙果采摘园内,已经长满了十成熟、个大饱满、口感甜美的火龙果。进入园内仿佛置身热带世界,1000平方米的果园大棚内,硕大饱满的火龙果挂在枝条摇摇欲坠,最大的果实有1斤6、7两重。经过一年的栽种,今年园内长出近4000个火龙果,其中还有上百个红瓤果,这可乐坏了果园主人王家东。“本想让北方人在家门口吃到南方水果,没想到种的第二年就有了这样的收成,还长出了红瓤的,我这里算是胶东地区种植火龙果规模最大的果园。很多游客在5月份就提前订购了,十一期间,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

不止是农业,莱山街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眼下,这里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天和石油焦、海越麦芽是莱山街道的骨干企业,也是莱山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点。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是莱山街道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今年上半年,海越麦芽已完成扩大规模和设备更新,预计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富氧助燃节能设备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预计年内完成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并将实现部分投产。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也不可小觑。来到莱山街道驻地东沟村南侧,一座环境优美、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杨柳轻拂的锦源春生态园跃然眼前,这里规划建设有水上乐园、儿童乐园、特色餐饮、特色养殖、百果百花园、休闲度假中心六大核心功能区,总投资1.8亿元,目前,所有功能区都已投入运营,生态园也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垂钓玩乐的好去处。计划投资1亿元、占地37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烟台国际汽车文化营地”项目,已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规划。北方城项目已落实土地指标487亩,其中200亩正在进行土地挂牌出让,其余287亩补偿资金已经到位,预计年内开工。计划投资7000万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已通过省专家组评审,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已完成;投资2亿元的半岛怡景苑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多项民生福利,让村民生活更幸福

如今,在莱山街道,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乡村文化也“火”了起来。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们学习、休闲、娱乐的固定场所。在农村,因为盖房、赡养老人等问题,邻里甚至亲属之间都可能产生纠纷,这成为影响农村文明和谐的不安定因素。传统的干部调解、乡邻说和是化解各类矛盾的主要手段,而在莱山街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们在锣鼓喧天中敞开心扉,在唱唱跳跳中打开心结,潜移默化中将矛盾化于无形,是解决村居和邻里之间矛盾的主要方式。

正是看重文化活动在推动文明、促进和谐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莱山街道设立文化专项奖补资金,重点扶持村级文化队伍建设,用于鼓励和支持各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引导各村完善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如今,街道23个村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和文化娱乐队伍,成立了20支业余文化剧团,成员达400多人。莱山街道还在各村推广了“四德榜”建设,每季度评选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之星;启动“文化一条街”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在烟乳线官庄段、明泉段、解村建设1000多米的仿古式景观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孝、信、义、礼、仁、智、信的传统文化理念。

围绕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莱山街道也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力度。相继完成了初级中学、官庄小学操场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村居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加快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新农合扩面工作,确保村民参合率达到10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确保村民100%参保。为辖区208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30余万元,为2户优抚对象、3户残疾人申请了危房修缮和残助款项,为40户困难家庭儿童发放了2万元奶粉,为139名低重度残疾人和24名五保老人发放了生活补贴,为12名白内障患者安排了免费复明手术。为河北、东沟、明泉村“幸福院”建设争取资金18万元,为官庄、车家疃、南村、曲村“幸福院”规划进行了对接指导。对辖区1156户低保人员和376名原民办教师进行核查,建立了动态跟踪档案,及时争取生活补助。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开发社区就业岗位510个,安置辖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458人就业,有效保障了孤、老、病、残、弱者的基本生活。YMG记者刘洁通讯员来轩摄影报道

▲火龙果采摘。

▲在街道文化广场上的舞蹈展演。

东沟村锦园春生态园水上公园。

街道各村都建起了文化墙。

新闻推荐

北大教授来烟授课

提升企业软实力本报讯(YMG记者刘洁通讯员于建春)为给烟台市企业高层管理者搭建一个求知、结缘的平台,提高企业领导者的决策、管理能力,提升企业软实力,...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转身向南,莱山巨变, 在这里,触摸莱山街道发展的脉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