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酒瓶在头顶粉碎,一摞摞板砖在手掌下断开,一块块方石在胸前断裂,一辆辆摩托车从高台上飞跃……烟台警备区某侦察分队,官兵个个身怀绝技,被外界誉为“陆地猛虎、海中蛟龙”。既要熟悉陆地作战,又要精通水上作战,战士们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努力。八一建军节前,记者前往探秘这支鲜为人知的两栖特种兵。
一掌劈碎6块砖
昨天,记者来到这支两栖特种兵的训练场,索道、浪桥、舷梯、滚轮,让人看了就不寒而栗。在一群全副武装的战士面前,只见碎了一地的砖头,旁边传来阵阵喝彩声。2块平放的砖头上面,垒起来6块砖头,一位战士运气之后,伴随着一声怒吼,手掌直劈下去,6块砖头应声而碎,战士的手掌却毫发无损。头顶开瓶、手指破碗、手掌劈砖、楼房攀登,听起来的传奇功夫,都是战士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不过,要练成这样的绝技,需要经过痛苦的磨练,每个战士的手掌、手背、胳膊肘上,都长满了又厚又硬的茧子。“刚开始练的时候也疼,手掌肿的有原来两倍厚,坚持下来就好了。”一位战士告诉记者。除了拥有绝技外,在常规训练中,这支两栖特种兵也有着更严格要求。一位战士告诉记者,5公里武装越野,大纲规定26分钟合格,他们把标准提高到23分钟;3千米武装泅渡,大纲规定120分钟合格,他们把标准提高到85分钟;山地攀登由昼间徒手组织向夜间负重拓展,实弹射击由发数单一评定改为精度速射综合评定。
“跷跷板”上练射击
两栖特种兵,不仅要在陆地战场上出类拔萃,海中作战更需要精准无误。为此,侦察队把训练场由陆上转移到水中,由近岸推向远海。即使平时在营区,也注意打造“海战”的气氛,从浪桥、舷梯到滚轮,从越海训练场到模拟布雷场,把各个专业训练都尽可能放在“大海”的环境中进行。海上作战,受风浪、天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射击精度很难达到要求。为此,指导员李超带领两名射击尖子成立攻关小组,抓住动态射击这个特点,对瞄准的每个环节认真研究,专门挑选暴雨、大风、烈日等天气进行试验,有时在船上一趴就是半天,小船晃动得人呕吐不止。还根据波峰与波谷的交替转换规律,模拟海上射击条件,在营区内设置“跷跷板”设施进行训练,最后总结出实用的射击技巧。为突破水下排障“方向把握难、捕捉目标难、爆破实施难”问题,分队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组织近百次水下实地操演,从隐蔽接敌到排障破障,从情报侦察到情报传递,从技术到战术,一个课目一个课目地试,一关一关地闯,历时一年时间,成功研制了水下方位定向仪,革新了水下定位系统,摸索出了“依时定位、辐射寻的、精准固定”的训练诀窍。
听鬼哭狼嚎练胆儿
刚入伍时,娇生惯养的小伙子们,如今都变成身怀绝技的两栖硬汉,除了技能训练外,还需要经过心理上的“魔鬼训练”。为增强官兵战场心理承受能力,侦察队不再使用过去坟头找点、山中摸哨的做法,而是设立了心理训练模拟室、专业知识学习室、心理健康指导站等,让官兵不出营门就能接受近似实战的摔打磨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提高官兵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为增强官兵战场心理承受能力,他们还设立了心理训练模拟室,让官兵夜间独居密室,长时间接受现代武器爆炸声光音响、各种野兽鬼哭狼嚎等种种恐怖场景的洗礼。
YMG记者王文杨春娜通讯员何名享于见孙旭飞李庆强摄影报道
官兵正在进行强化训练
新闻推荐
核心阅读近年来,驻烟部队帮助地方军训干部职工2.2万人次、大中小学生12万多人次。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兴教活动,先后与200多个贫困村、42...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