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的水墨作品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色,既是双人联展又是两人的个人展,所以叫‘双个展\’!”7月30日,在“意澹雅正———中央美术学院薛云祥、刘洪志水墨画作品双个展”上,薛云祥告诉记者,“我侧重于对传统绘画形式与当代绘画形式的融合探索,而刘老师追求的是在写意花鸟画中寻求文人的精神世界。”
YMG记者滕新书摄影报道
烟台人感受水墨画艺术脉搏
7月30日上午10点,由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主办、烟台美术博物馆承办、烟台砚琴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烟台凯翔工贸有限公司协办的“意澹雅正———中央美术学院薛云祥、刘洪志水墨画作品双个展”拉开帷幕,两位画家和到场嘉宾及烟台市的书画爱好者现场交流了创作经验,让烟台的书画爱好者感受到了我国当代书画艺术的探索成就。为了展示各自的艺术个性,两位画家的作品分列两边,让观众同时欣赏到了一种艺术形式的两种不同风格,可以品味到其各自特色的独特韵味。
“两位艺术家的水墨画创作在继承传统文人绘画精髓的基础上,同时又彰显出各自对水墨艺术的探索和创新,本次展览的作品呈现出了两位艺术家的人文关照和对客观事物的意象表达,他们将不同的文化态度和对艺术的理解与鲜活的水墨艺术相融合,书写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家园,进而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审美意识,提升人们追求艺术的遐想。”协办此次展览的烟台砚琴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冷振义和烟台凯翔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宗辉告诉记者,“我们协办此次画展,就是希望烟台人也能欣赏到他们的艺术作品,了解中国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为烟台的文化艺术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据悉,此次画展共展出了两位画家的最新作品60幅,时间将持续到8月2日。
薛云祥探索中外艺术的融合
“艺术需要随着时代发展,需要随着时代创新,不能拘泥于传统,要在立足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国外和当前的艺术形式,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在此次画展上,薛云祥展出了26幅作品,其中16幅是形态各异的《渔乐图》,记者问及其中原因,薛云祥说,“我以前还画过很多放风筝的画———我认为,风筝线和钓线是最能表现线条的东西,而中国自《说书俑》形成的形变作品说明我们其实早于西方产生了变形艺术,所以,我借鉴动漫形式赋予钓鱼翁夸张的形态,正是立足中国传统所做的一种探索行为!”
1960年出生于哈尔滨的薛云祥祖籍海阳,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水墨人物专业,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受聘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艺术创作中,薛云祥一直将传统水墨画的语言与时尚动漫的表达方式进行探索性的结合,并将他们各自的审美意识进行融合、互渗,发掘出新的审美规律和当下人对美的认同,成为中国画坛学院派中之实力派中年画家。中国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评价薛云祥的作品时,说他“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注重写意的笔墨精趣,多用曲折的线条,讲究墨色的变化,人物在满构图中与带有抽象意味的场景融为一体,别具风格”。
刘洪志打造艺术的精神家园
“我希望通过对池塘、庄稼地等生活场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休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在此次画展上,刘洪志说,他的作品包括《栖息图》《戏水图》《秋水图》《荷韵图》等,描绘的场景多是田边和庄稼上的鸭子、鸡、蚂蚱、青蛙和麻雀等,表现的是一种悠闲生活追求,恰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趣。
与薛云祥同样出生于北国名城哈尔滨的刘洪志告诉记者,他今年52岁,13岁师从许延惠学习书法与国画,自幼耳闻目睹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家庭环境的熏陶为他种下艺术的梦想。他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1990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师从郭怡宗、张立辰、赵宁安、田世光、刘牧等老师。1986年至1996年,刘洪志任教于哈尔滨学院美术系,1997年定居欧洲,进一步提升了绘画水平,开拓了艺术视野,更让他深刻感受到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水墨画的博大与精深。他的水墨画创作在继承传统文人绘画精髓的基础上,又彰显出自己对水墨艺术的探索和创新,将自己的文化态度、对艺术的理解与鲜活的水墨艺术相融合,描绘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精神家园。
从左到右依次为张宗辉、薛云祥、刘洪志、冷振义。
参观者在欣赏画作。
薛云祥作品。
刘洪志作品。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70多岁老人水库边捡鸭蛋溺亡, 夏季溺水事故多发,消防部门提醒:别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平时多学些自救知识
进入到夏季,池塘、鱼塘、水库等地都会有不少市民前往纳凉。然而在7月31日,一名七旬老人在门楼水库附近捡鸭蛋时不慎落入水库,导致溺亡。而昨日上午,又有一名市民...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