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964年,翻看这个十年的报纸,被土地制度改革、大集体和劳模围绕。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烟台市在内的全国农村,都经历了单干、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历程。1957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并继续发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大集体”正式走向历史舞台。
真实反映烟台的土改历史
高级社,在烟台市农村兴起,开始时间大约从1955年至1956年,它的概念是土地、耕畜、农具等折价归集体所有。而这之前的两三年,则称为初级社,开始时间从1954年至1955年,它的概念是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劳力分红为主兼顾土地入股分红,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资料等仍归农民所有。两者的概念,截然不同。
回看1955年12月19日,《烟台日报》三版刊登的《苹果园里的大喜事》新闻,仍有历久弥新的感觉:当时,幸福、红旗两社正式合并为一个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幸福果树生产高级合作社,社员们过上了农庄式的集体生活。“初级社和高级社都是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政治印记,真实地反映了一段烟台乃至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历史。”对土地有着深厚情结的市农技中心原主任乔安福说。
“文章用一个村成立高级社的小事,以小见大地让读者见到了社会进步的大势,展现了中央决策在社会的实施推行,这是它存活70年的生命力所在。”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烟台日报社原编委、发展研究所主任、高级记者吴殿彬说。
60年前的农业合作化进程与今天遥相呼应,仍然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借鉴。
周桂兰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周桂兰,一个工作在纺织工作一线,却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四年零五个月没有出残布,后来被评为全国劳模。那个时代,是一个一心为集体、甘于奉献的时代,即便不是劳模,每个人都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坚守一线的织布工人的形象,在一篇《周桂兰四年零五个月未出残布》中再现。1959年6月4日的《烟台日报》,一篇关于一位普通织布女工的报道登上当日头版,在行业乃至整个烟台形成强烈的社会反响,模范、榜样力量迅速传递,并激起各个行业的学习之风。而今,50多载过去,而这种时代精神却深入城市骨髓,已经化为城市气质,“塑”成城市品格,于无声中影响着更多人。
时至今日,周桂兰在纺织行业里的名气还是很大。现年82岁的刘淑英,与周桂兰是一辈子的好姐妹,“算下来,除了我去党校学习的短暂时间,其他时间里我跟周桂兰都有密切联系。”刘淑英回忆说,1959年,当《烟台日报》的记者到烟台染织厂采访周桂兰时,她也是其中的见证者之一。“那时候的烟台染织厂我们都叫第一染织厂,就在现在的火车站对面,三水大厦那里。”
四年零五个月不出残布,这个到底难不难?“太难了!只要稍一不注意,线头的地方就容易出残布。”刘淑英跟纺织行业打了半辈子交道,当时担任烟台染织厂的副书记,对这些纺织技术问题再熟悉不过。
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艰苦的年月,一群20出头的青年男女,咋有这么大的干劲儿?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陈绪华老人坦言,这和当时厂领导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分不开的。
1960年11月7日报纸的头版,一则《机床附件厂大抓蔬菜和粮食生产》的消息让该厂的职工—————当时20多岁的林均平、陈绪华和杨忠谋兴奋不已。眨眼的工夫,55年过去了,当年的三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已步入古稀之年。今年78岁的林均平老人拉开了话匣子,“我是1958年参加工作,在厂里的锻造车间当学徒。大家都知道,1959年烟台也开始大炼钢铁了,农民也不种粮了,许多土地慢慢荒废了,最后造成粮食丰产不丰收,就这么烂在地里。国家号召群众要开展生产自救,一方面工业生产不能耽误,另一方面也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
林均平老人回忆,当时,烟台机床附件厂抽调了30多名职工专门从事农副业生产,“那个年代农业就是以粮为纲,工业是以钢为纲,可以说就是当时最重要的事,谁能选上这30人的生产队,为集体出力,不光是自己,连家里人都感觉非常光荣。”“当时我们劳动的那个地方大概就是现在的莱山区南塂,主要是种地瓜和苞米。”林均平说,自己当年20出头,打算进厂好好学手艺,当个出色的锻造工,但是对于农业生产干起来确实不是太顺手。那时候条件差,一些耕种工具根本不够用的,大伙儿得自己动手造。“我们这些学徒也不是个个都会干农活,所以就是边和农民学,边摸索着干,苦是苦,但看着一筐筐的地瓜被送到食堂去,心里也是挺有成就感的。”
当时,林均平的任务主要是种地瓜。“像插秧啊、浇水这些活儿,都得自己干,差不多有六七亩地吧,说真的,晚上收工回来,躺在床上就不想起来了。”“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的那段日子,林均平不仅学会了种地瓜,种麦子也成了一把好手。“大概10亩地,当时是孙家庄,就是现在的107医院对面。我印象中,种麦子这个活儿是每周六去干一天。后来想想,那时候吃这个苦很有必要,磨练人的意志。”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李少鹏通讯员王莹)昨日,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公布了8月份对市区主要农贸市场的价格监测报告。8月份,烟台市猪肉价格继续攀升,鸡蛋鲜菜价格也快速上...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